“须知,太祖太宗时募兵,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不开一石弓不能录。然太祖有言曰:‘能够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丰年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是以我大宋常在灾荒年募兵,非论吵嘴,一概应征参军。禁军如此,厢军亦是如此。悠长以往,则于兵源上就已然积弱,如何能上阵兵戈?
从理性上讲,章惇是举脚同意赵煦这么做的。强兵之法,起首兵源要好。如果是一群要力量没力量的老迈爷,这兵任凭兵圣来练,也是练不好的。在场的文人士大夫那里会想到这一层?他们只道赵煦是看不惯武人,开端减弱武人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时候紧急,赵煦不再拐弯抹角了。实际的环境,也确切容不得他再思前想后的。归恰是退役一些老弱病残,这些文人士大夫大多是不觉得意的。最着紧的,还是将门。高傲宋立国以来,就开端收紧兵权,武官空有官职,部下去没兵。但为了弥补将门,宋朝统治者默许给将门一些财帛方面的好处。比如吃空饷,比如做买卖有特权……这些,也恰是大宋将门的经济来源。很多将门就是靠着如许,才气存鄙人去的,不然早就消逝在汗青中了。
“陛下,只是……”尚书右丞黄履非常担忧地说道,“我大宋禁军有六十万之多,仅开封府一地,就有十万之多。此中老弱病残,多为辅兵。我大宋辅兵,足有三十万,开封一地就有辅兵五万。此老弱病残,怕是要占非常一。十五万人马,非常一,难道有一万五千余人?甚么作坊,能容得下这般多人?”
“陛下,此事当真?”
朕欲剔除军中老弱病残,却苦无良法。然近得一商贾开导,置一石炭作坊,可包容数万人。朕欲使军中年四十五以上士卒,或有身残士卒,转于石炭作坊,不再入禁军序列。诸卿觉得如何?”
“当真!”
在场的大臣皆面面相觑,甚么时候赵煦靠谱过啊,还说他会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