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垂拱殿并不大,来上朝的倒是数百人,品阶低的是要站到大殿外的,赵皓从四品的品阶不算太高,按例是最多站到大殿门口的。
比及人渐渐的越来越多时,赵皓才看得清楚明白,高俅那边是一伙,别的一群又是一派,直到童贯姗姗来迟时,才可肯定那边是和童贯的一派。
君臣礼节已罢,梁师成那柔声柔气的声声响起:“诸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实在,辽国使臣最早打仗的是童贯和蔡攸两人,被童贯斥逐,又不断念,暗中派人展转联络到了蔡京,与蔡京一拍即合,因而便有了本日的奏本。
不一会,大殿上响起一阵清脆的喊声“天子驾到”。
一行人到了垂拱殿,开端排班站队。
百官出入宫门有“门籍”,上书姓名状貌,无籍者不得进入。那些熟面孔天然不消报名,赵皓是个新人,天然要先通报考核一番,才可入宫,故此落在前面。
这一行动,引发了一些官员的不满,指责金崇岳不按礼节法则排班,惹得金崇岳怪眼一翻,只淡淡的说了声“这是官家的意义,赵公子乃宗室,天潢贵胄,岂可与凡人并论?”
出来的竟然是人称左相的尚书左丞白时中。
身着明黄冕服,头戴二十四旒冕冠的官家赵佶,在梁师成等人的伴随下,自文德殿方向而来,来到大殿之上,缓缓的在龙椅上坐下。
赵皓手执象牙笏板,站在一群三品大员的行列当中,倒是满脸的安然,也没感受甚么不对的……就算坐到那前头的龙椅上,也没甚么不对的。对那些冷嘲热讽或是直接抗议的官员,只是冷眼相待,既不辩论,也不像个新手菜鸟普通暴露诚惶诚恐之色,令一些官员不由暗中称奇。
这句话,本来唐朝天子李隆基为了宠幸杨玉环,早朝时便说了这一句,今后今后,统统的帝王几近都用过,不过厥后的就由寺人来宣读罢了。
但是从宫门到垂拱殿这一段长长的路,固然有宫灯,但是并未几,并且挂的很高,为的是怕万一引生机警,当代那种宫灯并不像当代的路灯,可视度很低,特别是下雨气候,更加难以辨认路面。百官除非特赏的,均须步行入宫,并且不得带侍从,一不谨慎给你摔个屁股朝天不是没能够。
不过,赵公子作为上朝最年青的官员,又有高达78的武力值,脚下稳如盘石,天然不消担忧入夜路滑跌倒的事情。
“启禀陛下,辽国遣肖客、韩昉为使臣,欲对我大宋奉表称臣,乞念前好……我朝自檀渊之盟以来,百余年未有战事,而女真人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我大宋之忧,唇亡齿寒,不成不虑,还望陛下慎思之。”
有了蔡京暖轿前这几盏角灯的照明,众官员纷繁跟在前面,借着那敞亮的角灯前行,自是比形同黑灯瞎火的摸着走强的多,名为借光上朝。
联辽抗金,还是联金灭辽,这是一个题目……
PS:查质料有点吃力,写得慢,请大师谅解……
从蔡京身后那黑压压的一片借光上朝的官员,可见蔡京在朝中的权势是如何庞大,怪不得赵佶三番两次的要将他撸下来,让其沉着一下,怕的就是其坐大。
而大朝则是指是天子在元正、冬至等节日大会文武百官、王国诸侯和本国使臣的朝会,受群臣等的朝贺,称为“大朝仪”,或“朝贺之礼”、“朝贺”。常朝为管理国政而设,朝贺的场合则不措置国政,但大朝仪即朝贺之礼规格皆高于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