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首诗,不但狠狠的打了蔡銎和朱勔两人一耳光,更是打了在场的士子文人一记大耳刮子,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石破天惊!
合座的杭州士子,平时指导江山,激扬笔墨,忧国忧民,嫉恶如仇,将士人的风骨,写在纸上,那是铁骨铮铮,宁死不平。但是当真正的奸佞之臣呈现在世人之前时,却个人哑火,反而文过饰非,尽是一些恭维阿谀、歌功颂德之辈。
士人风骨,在朱勔这类蓄养私兵数千人、横行江南的恶官面前,底子不堪一击,像他们这类没有官身的,惹怒了朱勔,分分钟能被捏死。
固然赵皓是宗亲,但是文坛诗词歌赋这些,是非论出身的,越是打压宗亲,越是能显出士人风骨,毕竟赵家的权势在江宁,赵皓也不能将他如何。
固然大宋的官差一定好到那里去,但是却没砸摊抢东西罚款的风俗。
不幸的是,杭州知府蔡銎的马车恰好路过,恰好翻开窗帘,看到了那卖红枣的女子。
此时,在蔡銎的马车前,只剩下五六名家将。
跟从来的几个家奴也跟着哈哈坏笑。
甚么叫士人风骨,这就叫士人风骨!
四周本来就人来人往,现在见到蔡府家奴行凶,一阵哗然大乱,纷繁围了上来,固然无人敢上前禁止,倒是一个个骂不断口,喧闹声一片。
那人满脸愧色,无言以对。
朱勔望着赵皓扬长而去的背影,眼中暴露极其怨毒的目光,全部江南之地,敢这么当众打他脸的,赵皓是第一个。
临时不说赵皓的这首诗的程度如何,光这份气势,便已碾压了在场的统统人。
蔡銎和朱勔两人,固然才疏学浅,但是那四句诗的意义还是懂的,这词本来就是骂赃官的诗词代表之作,并且浅显易懂,便是朱勔身边的保护也看出了端倪。
那名功德的杭州士子念到一半,俄然住嘴,不敢再念下去。
那些做小买卖的,天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遇,湖畔边摆满了各式百般的小摊,大声的呼喊着道:“生果、点心、酒水、腊肉、海味、酱鸭腿、卖完了没有喽……”
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扎着两个麻花辫,一张如花的笑靥,外加上那像樱桃一样红扑扑的面庞,令人见之心折。
夜已深,靠近子不时分,西湖上那一艘艘画舫上还是灯火透明。
那一刀,如同天外飞仙普通,破空而来。
那家将哈哈大笑:“哟,还敢报官,爷就带你去见官!”
四行大字,气势澎湃,力透纸背。
************
几个家奴一拥而上,将摊子掀翻在地,把满地的红枣踩得稀巴烂。老头心疼立即冒死来拦,又被众家奴抓住暴揍。
朱勔真如果放肆至极,敢对他动粗,他便豁出去呼唤出一队精锐,将朱勔和蔡銎身边的保护杀个精光,再亲手血刃这两个奸贼。
蔡銎盯着那少女的面庞盯了几秒,两眼放出光来,便唤来边上的家将,朝那少女指了指,嗯了一声,便放下了窗帘。
宗亲,毕竟是宗亲,就算是隔了七八房,那也是赵家的血脉,如果只凭一首含沙射影的诗,就脱手把赵皓拿下的话,一旦引发宗室的公愤,他朱勔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因而合座百余人,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公子出尽风头以后,富丽丽的扬长而去,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