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闻奏含笑点头,道李治自幼便受武氏诸多恩德世人皆知,再不必多言如此。吴王欲争,太宗不允。
既旌高庙之业,又锡眇身之祚。
通篇石纹总计八十八字。
病体安康的李治,一边饮着药乳,看到德安返来,问道:
承乾毕竟还是开了口,伤感道:“再过一个多月,大哥四哥就要走了,今后,这宫中便只剩你一个了。”
三兄弟冷静对坐,面前摆着些酒生果品。
太宗亦忧,乃密诏长孙无忌入内,道:“辅机劝朕,当立稚奴,然稚奴生性仁懦,恐不能守社稷,何如?
太宗见之益发悲不矜持。太子李治,长乐公主亲弟,急召药圣孙思邈。然药圣至诊,乃叹道有力回天,只可尽力延得数日性命。
适逢吴王恪管理封郡有功,乃朝臣齐赞其大有太宗之风,且有秘议,道淑妃已逝,吴王可为太子之事如此。
不然你叫大哥四哥为了这位子,争到如此了局……你叫我们两个如何自处?”
沉默,还是沉默。
殿下,这孙道长的心也忒偏了些罢?
乃诸臣联袂称贺。
“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承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书燕隐士士乐太国主尚汪谭奖文仁迈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毛才子七佛八菩萨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贞观昌大圣延四方高低治示孝仙戈入为善”。
太宗大喜,稍减因长乐公主之事哀痛,更与朝臣议于早朝之上。
德安这么一说呀,孙道长听得是武姐姐的主张,便气儿全消了,只叹武姐姐当真是知机……
且太宗亲书祭文曰:
以后次日,即贞观十七年八月初旬日晨,竟含笑而薨。
李治闻言,便是一怔,很久才叹道:“但是……现在我一时之间,竟也无计可施……”
后贞观十七年八月十六,李袭誉再上表道此石经再三考证,再无可疑,更钞录石上笔墨以呈太宗,石上文曰:
李治面前,俄然闪现那张倾城容色。
储副至重,岂可数次易之?
然因当时长乐公主病重,太宗偶然政事,乃仅着李袭誉自往再验,方才可报。
然其微末异状毕竟为中间世人所察,半晌间,宫中微起私语。
吴王知乃大怒,遂上奏太宗,请太宗着赐诸谎言污主之侍死。
同日,山池院承乾李泰闻讯,乃悲绝两泣。
李治便惨淡一笑:“但是稚奴生性荏弱,父皇不喜,又怎何如?”不是贰心累,实在是这些日子以来,接二连三的事情,已然让他有了些退储之念。
太宗闻言不喜。
德安含笑道:
是故但有你求,他们便必会应的。”
太宗大悦,遂诏示天下:道天降灵石,上有天诏,大唐天子称承平,大唐太子可千年。天恩浩大,当为凉州大赦。
而后,太宗更因而年十一月三日,复遣专使前去凉州鸿池谷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