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打的就是钱,唐朝要与大食大战,必必要有庞大的财力。
“这话倒也有理。李白虽是才情不凡,毕竟没有做过官,没有措置过政务,不得不虑。”李隆基微一沉吟,如果在别处,他能够不消考虑此事,在吐蕃不可,因为吐蕃新定,毫不容出错。一旦出错,就会生乱。
在挑选坐镇吐蕃之人,不但仅要有才调,还要考虑到与大食作战一事。李昌国本就来到自安西都护府,与大食大战少不了他。
“国之兴焉,在于得人;国之亡焉,在于失人。太子,你大有长进了,深得治国之要。”李隆基对太子之言大是赞美,非常欣喜。
“吐蕃之地,中原用时数千年,终究打下来了,这不是结束,仅仅是开端。”李隆基分解道:“如果不能管理好,那么,必将生乱,也许其乱比起吐蕃在时还要大,因此,设立吐蕃都护府管理吐蕃就成当务之急。”
“陛下,李白狂悖之人,不通政务,千万担不得此事。”李林甫对李白非常顾忌,哪会任由李白失势,忙着诽谤李白。
李林甫又要驳斥,只听李隆基畅笑道:“呵呵。当初,朕赐金放还李白,就是要让他去历练,去其狂悖之行,现在呐,脑筋总算是开窍了,言谈举止跟换了小我似的。再者,其对政务多有独到之解,朕觉得,太子所言可取。吐蕃军务交给哥舒翰,政务交给李白。”
“陛下,李白虽有干才,却未做过官,如果出错,结果不堪假想。陛下要晓得,吐蕃新定,不容出错。”李林甫还是不断念。
这是唐朝利用得最多的体例,群臣齐声拥戴,大加同意。
“陛下,此言极是,还请陛下明察。”杨国忠正愁没有籍口,听了这话,大觉有理,大声附和。
“父皇,儿臣觉得,可让王维帮助李白便可。”太子李亨忙上奏。
李林甫把杨国忠的行动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心中暗想你一个贩子小子,若不是靠着女人的裙带,你能有明天?就凭你那点水准,也想抢我的风头,真是做梦。
“太子所言极是,李昌国他们就在吐蕃,对吐蕃的景象比我们熟谙,咨询他们的观点,再做定夺也不迟。”李隆基大为同意。
当然,李隆基不晓得的是,这都是李昌国指导李白的成果。
李隆基右手重挥,道:“你觉得何人可坐镇吐蕃都护府?”
这是在考较太子,李亨不敢粗心,忙道:“臣启父皇,欲要为治,必先得人,抢先择人坐镇吐蕃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