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食王所邀,万里出兵助之平叛!此乃我中原大国风采,贤人之功,远超齐桓!相国之谋,更胜管仲!”王鉷立即明白了此举的企图,赶紧拍李林甫的马屁。
“九郎此言,一语中的!”李林甫赞成道:“谁担主帅、谁为帮手,乃此战之关头。论资排辈,王正见确切更胜一筹。是以,朝议之时,某用心压下此话题。贤人存眷的是战役之胜负,对帅位的归属尚未有明白考量。但对某与东宫而言,谁主谁副,实在是重中之重。敢问九郎,此事当何解呢?”
这个答案惊呆了吉温等人,他们本觉得石堡之战是唾手可得的功绩,不料竟然如此凶恶莫测!
“伤亡数万!!石堡城中不是才驻扎一千多吐蕃兵士吗?”王鉷被王忠嗣当年的结论惊到了。
“开元十七年(729年)突袭石堡城,不是轻松得胜了吗?”罗希奭利诱不解,不明白为甚么相国如此悲观。
吉温见王鉷有所畏缩后,心中暗爽,主动表示道:“安西、北庭一同进军,胜算大增。但两路兵马,互不统属,是否有碍?如果分定主次,两人官职相仿,那高仙芝的资格,仿佛还不如王正见啊……”
王鉷急着想扳回一局,但对于河中军政,他体味甚少,不知从何动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罗希奭听到郭子仪已经如此高龄,不由出言讽刺。
“哈哈哈哈!”李林甫畅怀大笑:“此议与吾不谋而合!论心智敏捷,朝堂之上,赛过九郎的人屈指可数啊!九郎实乃吾之智囊也!”
“青史留名?别留骂名就算了。”李林甫的兴趣俄然有点萧索:“某只求赫赫大唐千秋万世、恒若日月,贤人之德化若偃草、泽披四海。”
“听相国此言,本年的石堡之战,一定能一帆风顺?”吉温皱眉扣问道,王鉷和罗希奭脸上也暴露一样的疑问。
“相国忠心谋国、算无遗策,实乃吾辈之表率!”王鉷恭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