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第175章:赏赐
李恪拔取的礼品,要么是比较罕见的生果蔬菜,这都是西域供奉上来的,李恪一人又吃不完,还不如大风雅方的犒赏出去,拉近君臣干系。
至于文臣,李恪一家发了一套诸子经籍,对于很多文官来讲,册本就是他们最喜好的东西了。
武官们多了一整套精彩的铠甲、兵器,这都是李恪着令少府打造的佳构,这些武将们拿到手后,都是喜笑容开。
这在之前的贞观年间的确是不敢设想的。
固然他们心中还是感觉明经、进士等科的清贵比明算等科来的好,更有吸引力。
这让这些考中了的学子们自我安抚,本身也没有设想中那么差,放到往年,说不定就是进士和明经的程度呢。
只是看看郭荣的策论,就感觉本身就是再学十几年都不必然能赶上郭荣的程度,还不如现在就直接报名术科,早早拿个官身,看看能不能在宦途上压郭荣一头了。
在大唐能读得起书的,可都不是甚么小门小户的人,像是厥后的宋、来岁间有些真正的农户之子成为进士乃至宰辅的环境,在大唐实在太罕见了,近乎没有。
如许的功德,他们当然不会回绝,何况下个月正值阳春三月,本就是踏青的好时节,是要玩乐的。
但是李恪既然开端窜改科举的内容了,又如何不会在官制上对清流们脱手呢?
不过眼下说那些都过分悠远,现在的大事就是庆贺这些落第的贡举人们摇身成为大唐官僚体系的一分子。
李恪直接将这件事交给了礼部筹办,由他们出面主持,在曲江池的一处皇故里林中停止探花宴,遍请此次的统统新举人们,时候就在一个月后,李恪本人也会携太上皇和本身的家眷们插手,与民同乐。
也因为此,大唐插手科举的学子们心气遍及要高很多,夙来瞧不上那些提拔技术官的术科。
武举的也一并在这宴请,不过两边还是分开的,武举的选人们年纪都不小了,又少读诗书,两边恐怕谈不到一块去。
至于百姓们,这事本来和他们没甚么干系,但李恪也下了号令,这天的时候,能够放开部分皇故里林,让百姓出去玩耍,但反面举人们在一起。
可只要他们在宦海干上一二十年,比及李恪将朝堂上的这类民风窜改过来,说不定到时候他们就会欣喜地发明。
就是精钢铠甲和经籍也都是少府的产出,本钱不高的,真正花了大头的反而是犒赏的绢和钱。
这也是得益于客岁大范围剿灭寺庙,另有打压河北道的士族,从这些人那收成了很多东西。
魏征听完,有些不敢置信,就算是少府产出的,本钱就真的有那么低吗?
他劝谏的核心在于李恪过分大手大脚,可李恪这么一说,反而显得他眼界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