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此以大江当长城,以浮舟当饮马,备言兵士伤害,而家人之思,安闲言外。后简文帝拟之为《泛舟浮大江》。
《大墙上蒿行》劝驾也。墙上生蒿,隐士之居。极言佩服之美、宫室歌女酒醴之盛,凡以是乐贤者无不浸。汉祖云:「有能从我游者,我能尊显之。」正此意。历敍衣服冠剑,极似子建《七启.容饰篇》,彼亦饰辞隐居而多方启之也。粗心祖《楚辞.招魂》。按:时管宁在辽东,三十七年,魏文徵之,乃浮海西归,觉得大中大夫,不受。诗当为管宁作也。
《於玄武陂作》柳垂有色,色美在重,羣鸟有声,声美非一。水光众多,与风澹荡。佳处全在活泼。写景如不活泼,不如其已。
《至广陵於顿时作》本不能飞渡耳,却作此论,命意据胜。后段使事,借古形己,皆成心义,故但觉雅切,曾无滞累。如此使事,虽多何伤。
《於谯作》此所谓建安体,华腴当中,妙能健旺。[罗缨]二句,便觉班坐林立,非一二人,活泼有态。
《猛虎行》诗觉得汉宠任外戚,卒致族灭,故为厥后者戒。不知后夫人之行、侔於六合,一与之齐,毕生不改,果如《关雎》、《鹊巢》能以徳选,岂其甫媾新欢,遽防起落?魏文寡恩,他日《蒲生行》之作,已兆於此矣。
《杂诗》二首([漫漫秋夜长]篇)景中情长。([西北有浮云]篇)二诗独以天然为宗,言外有无穷悲感,若不止故里之思。寄意不言,深远独绝,诗之上格也。
《十五》此魏文参军,卽其行役门路所经见而兴慨也。古辞有《十五参军征》诗,疑卽此《十五》,而魏文拟之也。……《水经注》:「魏文帝猎於大石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阳南。」乾按:溪谷统统楩楠芝草,以比国度富庶。雉雊鸡鸣虎啸,以比谗党比周。操后妻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植性机灵,多艺能,才藻敏赡,操爱之。丁仪、丁廙、杨修数称植才,劝操立觉得嗣。此诗所指雉雊鸡鸣,则仪、廙之属;虎啸风起,则植也。(同上卷五)
《临高台》此诗前后分两解,前约汉铙歌《临高台》,后约瑟调《艳歌何尝行》。疑时被命远征,故以黄鹄为比,前祝君,后自叹也。微意在「行动臣当尽忠」六字内,言臣固当尽忠,君亦当体恤臣也。此诗玩其词旨音节,当属瑟调《临高台行》。
《燕歌行》《燕歌行》与《齐讴行》、《吴趋行》、《会吟行》,俱以各地声音为主,后代声音失传,於是但赋风土。而燕自汉末魏初,辽东、西为慕容所居,地远势偏(原误作「遍」),征戍不断,故为此者,常常为拜别之词,与《齐讴》诸行,又自分歧。庾信所谓「《燕歌》远别,悲不自胜」者也。……燕、赵古多感慨悲歌,今所存者,荆轲《易水》,其大较也,曼声郁扬,音节忼慨。故「秋风」、「别日」二曲,为七言长句,每句入韵,犹《易水》之意也。晋、宋作者仍之。自梁今后,七言间韵,与大抵歌行体同,但切燕地罢了。失其声音而专咏风土,乐府之末造也。(以上同上卷六)
《短歌行》《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曰:『《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吹打。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卽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成入宴乐。』」《雅》有《蓼莪》,为孝子不得终养;《颂》有《闵予小子》,为成王朝丧朝庙。魏氏节朔吹打,非古也。然其情辞悱恻,则去《三百篇》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