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一听,便沉了脸,说:‘孩子,这三百六十行里,最数这一行低下,是服侍人的行当,你如何能学这个呢?’
“‘那徒弟见我是个熟行,也正赶上他有别的事,就把刀子给了我,我真的给他剃了两个头。我剃的头又洁净又好,主顾很对劲。
龙一:“你要不信赖,能够亲身到棘津州去一趟,向老百姓拜候拜候。如有半点儿子虚,你摘我一对眸子子当泡踩!”
亓晓婷点点头,低垂着脑袋说:“我爷爷和姥爷都说,八龙坛被挖出来砸碎,大徐村改名曹八龙村以后,曹财主的家道日渐贫苦。到了儿子曹根曹铁头十来岁时,家里已是半年糠菜半年粮了。
“因而,又给曹根置了一付剃头担子——背面是火盆和洗脸盆,前头是一个方柜子,里头放剃头刀、磨刀石等一利器具。柜子上竖一根杆子,杆子顶上挂条擦脸手巾,中间拴条背刀的带子。
纵横大神又对龙一劝道:“闻声了吧,你的龙脉已经传播了下来,并且生长成一个村庄了,这是多么的巨大豪举!
“曹根这孩子,生性聪慧。凡到手的书,无不过目成诵,倍受西席的爱好。那西席也常常向他灌输‘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孔孟之道。在曹根幼小的心灵里就奠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惟根本。
“曹老头边走边内心笑道:‘我这么个糟老头子,多会儿又成了老太爷了。’进的宫来一看,嗬!四四方方好大一片,正殿、配殿错落有致,很成格式。
“厥后,曹根娶妻生子,子承父志,父传子艺,那剃头担子就如许一代代地传了下去,一向传了八代。
“这时的曹财主,已是年近古稀的曹老头了。”亓晓婷持续讲道:
“又见父母年龄已高,家道贫寒,为了生存,就白日跟从父亲下地劳动,夜晚在灯影里看书学习。又因天生弱质,再加上这一劳累,把个小身价骨打熬得弱不堪衣。因为那心底子就没用在农活上,到了十7、八岁了,一整套的农活只学会了轮大锄,挥镰刀。几次乡试,又都名落孙山。
“曹根曹铁头跪在大佛像前,扑灭了香火,对着如来佛诉提及苦衷来。说着说着,一阵困神袭来,就趴在供桌上睡者了。只感觉本身晃闲逛悠地来到了一座宫殿前。宫殿的城楼上竖着一根旗杆,旗杆顶上的彩旗正在顶风飘展。奇特的是,在旗杆的正中还飘着一条白带子。
“天!八代帝王变成了八代剃头匠!”
“‘如何不能?!’曹根也不焦急。解释道:‘明天我去赶集,见剃头担子旁围了一圈人,一探听,本来都是等着剃头的。我也赶着凑了个热烈。在那边看了一上午。”
“那曹根指了指本身新剃的头,说:‘这不,剃头!’
“不过话说返来,既然风水被破,自是要有所窜改。但只要龙脉在,何愁没有出头之日!你在这里放心修行,就是荫及后代子孙。说不定哪朝哪代,曹八龙村就会呈现一个帝王,这也是你的功绩啊!你父王祖龙如果听到了,也必然欢畅。”
纵横大神对亓晓婷摆摆手:“这不是你的过,你不讲也是究竟。我再问你,现在曹八龙村姓甚么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