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太太沉默半晌,便带着元瑾进了次间。
沈氏见没能胜利说动老太太,表示了周氏一眼。
与那天去的仿江南修建的定国公府分歧,薛家是很典范的晋中修建。薛家大院中,一条宽广的石道穿过大院,将大院分为南北两排,一头是门楼和大门,另一头就是薛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元瑾带着闻玉从南院穿出来,她一起都牵着他,闻玉则握紧了元瑾的手。
她到的时候闻玉已经起来了,正伏在案前,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乱画。窗外植了一丛湘妃竹,敞亮的阳光透过竹叶,好像揉碎了普通落在桌上上,照出班驳的影子。他的手指白得有些透了然。
养两个女儿真是叫人头疼,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的。两个女儿均有些委曲,回过甚去不说话了。
元瑾的丫头柳儿从中间走过来:“奴婢看了四少爷的衣橱,不是短了就是旧了,要不就是些色彩花腔欠都雅的。实在是找不出个称身的。”
柳儿点头:“够倒是够了,不过这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屋中恐怕都得过得紧巴巴了。”
元瑾说:“我没有哭。”她却渐渐在原地蹲坐下,把脸埋进了臂弯里。
仿佛有甚么东西就此分歧了。
她又低声说:“如果大师都对他好一些,倒也不至于如许。”
此次三房互撕便如许不欢而散,大师固然分开的时候都面带浅笑,内心怕是已经骂对方的祖宗十八代了。
薛闻玉有些茫然,他不晓得该如何安抚她。他只能在她身边也蹲下,想给她擦眼泪,但是她又不昂首。他就有些急,在她身边一遍遍轻声地说:“不要哭,不要哭。”
他说:“姐姐,不要哭。”
薛闻玉道:“要帮你做一件事。”
薛老太太摆了摆手:“不必了,你既然有这自傲叫他答,那就不会错了。”她走下炕床,走到薛闻玉身前,打量了他好久,才有些严厉地问他,“闻玉,你从小便有如此天禀?”
宋嬷嬷又感喟:“可这又能如何,四少爷这病,就算是真的科考进了宦海,恐怕也是举步维艰。”
元瑾牵着他的手,将他带到了桌边坐下:“我传闻你曾跟着家里几位兄长读书,那可认得字?”
他却仍然盯着桌上的水迹,仿佛很想归去接着画。
常日跟四房斗辩论讽刺就算了,现在要紧的是选定国公府世子的事,而不是四房这个傻儿子。她这mm一贯不知轻重,不分场合,让人头疼。
元瑾在他中间坐下来,柔声问道:“闻玉,你这画的是甚么呀?”
元瑾微一迷惑,说道:“祖母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