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足矣,为赋则缺,可驰名字?”
王举人丁中咀嚼着杜诗圣这篇名流千古的《舟泛洞庭》,浅笑着问道。
说吧,奋笔疾书,一篇华章在他部下一挥而就。
苏适满脸可惜,点头轻叹道:“如果完整,汝可凭此奠定大儒根底,可惜啊。”
苏峻闻言却不再阿谀,道:“驰名,《正气歌》!”
说着,不等苏适催促,便又提笔挥毫,写下一行大字。
不但场上诸生为之动容,就连一向冷眼旁观这场闹剧的王举人和苏适,也不由向苏峻投来存眷的目光。
“听闻你曾以一口浩然之气将淫汜邪神喝退,那便以浩然正气为题,做一篇诗赋来听听吧。”
苏峻闻言灵巧地行至严肃老者的座前,躬身行了一个大礼,恭谨地说道:“晚生苏峻,拜见大宗师。”
一念及此,苏峻也不游移,矫饰,当即放开一张白纸,执起一杆狼毫,道:“晚生见大宗师,心中忽有所感,得一残章,还请大宗师赐正。”
苏峻一看,只见有侍女推上一面空缺的屏风,另有侍女奉着研磨好的笔墨侍立一旁。
很久以后,苏适方才涩然开口,充满了可惜之意。
文气感到,斑斓华章。
笔力刚毅,力透纸背,恰是先前那半阙诗篇。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好诗,不知此佳作可驰名字?”
严肃老者神采淡淡,道:“如果再有佳作,我便替你行冠礼又何妨?”
相对于诸生的羡慕,王举民气中却更是震惊。
一刹时,无数羡慕的眼神便如钉子般朝着苏峻的背后攒刺而来。
其他诸生不清楚,他倒是晓得养出一口浩然气意味着甚么的。
心中想着,苏峻倒是打蛇随棍上,恭谨施礼道:“尚未表字,请大宗师赐字。”
“这位兄台真知灼见,正该如此。”
六合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看着他那殷切的神情,苏峻心中一动,咬牙道:“倒是有只言片语,倒是难觉得继,不成体系。”
大宗师的喜爱何其可贵?这的确就是一步登天啊。
“倒也贴切,只是意犹未尽,可有后续?”
苏峻苦笑一声,道:“偶有所得,实在是文思干枯,难以持续了。”
考教我?
…………
谨慎吓死你!
当即,王举人便让侍女撤去酒菜,一一为诸生奉上文房四宝。
说着,苏适复又问道:“果然没了?”
苏峻闻言心中一喜,当即满口应下此事,心中闪现出一篇惊天动地的华章来。
一念及此,环顾叫却发明李普早已趁乱掩面而逃,拂袖离席了。
“且慢!”
苏峻这半阙诗一出口,顿时冷傲了全场。
“王前辈,大宗师包涵,不知可否赐赉纸笔,让晚生记录下这上佳之作。”
行冠礼但是师长替门下弟子所做之事,大宗师此言一出,不啻因而给了苏峻一个拜入大宗师门下的承诺。
跟着苏峻最后一笔落下,一丝丝纯白的气味从笔迹上喷涌而出,丝丝环绕,越来越浓。
说着,王举人又对苏峻说道:“还不上前拜见文山前辈?”
就在此时,席间突然响起一声大喝,本来恰是聘请苏峻插手文宴的江生。
苏峻闻言心中一凛,没想到本身的名字已经传到了苏适的耳中,想必是因为此前与净水河伯的纠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