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
在第宅新奇而又宽广的客堂内,两其中年男人正在热烈扳谈。
“倒是皇上10年后心机更加深沉,手腕也愈发高超,康、梁师徒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就回了都城,还同杨皙子联手炮制了这一篇大文章,真让人想不到……提及来还得感激虔诚公。”
“他屁股底下不洁净,丑事太多了!”
“杨皙子的九年筹办清单,除极少数冥顽之人外,其他人尽皆首肯。明天朝会不独肃亲王、醇亲王附和,就是庆王也力持定见。只是对两年召建国会,三年推举任务内阁一事朝野很有争议,孙公就觉得过分孔殷而力主缓行,端五桥等疆臣亦有疑虑。”
“你?”奕劻扫视了他一眼,“别瞎忙活,荣庆的位置让严修顶了。你给我争气点,少说少动,静观其变比甚么都强。前次若不是你个兔崽子惹事,你阿玛会和岑云阶闹得这么僵?下一步还得和你徐叔再商讨商讨,看另有甚么高招?”
马相伯名马良,自幼接管教会教诲,晓得拉丁文,原任驻神户领事,为人朴直不阿,很有申明,厥后创办复旦大学,享誉上海。徐公勉名徐佛苏,时正年满30,是立宪派的后起之秀,文章、见地颇得赞誉。
载泽也不觉得意,只说:“我就没想明白,千年的咸鱼还能翻身?今儿早朝你瞥见了没有,多放肆,多……”
宾主甫一落定,马良半是当真半是打趣地说:“明天此来,有一个天大的好动静带给你们,今晚免不了让状元公出血大摆酒宴。”
“岂止是大得胜利?的确就是合座喝采!”奕劻对劲不凡地奉告儿子,“满朝文武都觉得我是太后的人,但我偏不,明天站出来就给皇上说了句公道话——只一句,善耆也好,载泽也罢,都只能甘拜下风。”
目光只一扫,张謇便欢乐非常,赶紧号召郑孝胥:“马相伯与徐公勉来了,快去驱逐。”
电报是梁启超和杨度联名打来的特急电报,不但扼要先容了凌晨的早朝提要,并进而提出政闻社、预备立宪公会、宪政讲习会等立宪个人应撇弃以往分歧,共同促进立宪——“值此海内谛视之际,上已决意加快立宪,所顾虑者为朝野保守派之掣肘,公当登高一呼,云集英锐,共图大业……”
“哈哈哈!”奕劻也在庆王府仰天长笑,满脸得色。
“泽公,你且宽解,那是临时的。庆王爷的脾气我太体味了,他如果不收这个……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盛宣怀用手比划了元宝的模样。
“梁卓如便是但愿我们这批在野派结合起来,通过舆情向这批力主‘缓行’的大臣施加压力,为帝援助,政闻社既已明令复社,当作一大文章庆贺。杨皙子本人也极愿以郑、张二公马首是瞻而共图大业。不过我在猜想,这明着是杨、梁的主张,说不定是皇上的意义。”
“不知两位台端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有人对劲失色,有人懊丧万分。载泽一回到镇国公府就骂骂咧咧,谁劝也不听,书房里的桌椅倒是遭了殃。门房通报邮传部侍郎盛宣怀求见时,他还是余怒未消,挥手道:“不见!”
“好极了,好极了!”郑孝胥也是喜极而泣,“本来想着国丧后再行请愿,鞭策立宪,早建国会,没想到皇上贤明睿远,早已安插伏贴。国度幸甚!群众幸甚!祖宗幸甚!”说罢,恭恭敬敬地朝北方磕了三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