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报纸多的是,老子就不信《寻秦记》投不出去!
这是金镛的风俗,因为他辩才不好,很多时候都写便条表达,连平时办理《明报》也是如此。
走在过道上,能够是胡俊才探头探脑地行动惹人思疑,劈面过来的一个穿戴西装、年约六旬的眼镜男拦下他们,问道:“你们找谁?”
胡俊才面对香港人时有些自大,小声道:“阿飞,我看我们还是归去吧,当作家不好当的。”
也算是康剑飞不利,此时的《明报》有倪框等一批作家的稿件,《明报晚报》有温瑞桉等一批作家的稿件,两边的稿源都非常稳定,且销量不俗。是以除非作品格量上乘,不然新作者的小说很难在《明报》上登载。
其一,邮箱投稿都是听天由命,亲身上门投稿的话,有了劈面交换的余地,稿件被任命的机遇要大很多。康剑飞可不以为本身写的是《寻秦记》,《明报》这边就必然会喜好,乃至跑上门求着他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