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鼎宋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深意锐志上新策

我的书架

“十万言书,守正你是又开本朝先例啊,这书……重点是说甚么?”

郑居中的说辞还是委宛:“道学初立,根底未稳,再于道学中置道官,定会诱来寡学之人混蒙圣恩,到时道官中人良莠不齐,徒招士论非议。”

他闷闷隧道:“那增置道官之事,有何不当?”

本朝元丰前,宰相的官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五年改成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都是因循唐制。可到了政和年间,却改成古时的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再加个生造的公相,以三公领三费事。

赵佶瘪嘴,他也清楚这不是张口就能办到的事,既然宰相这么说,起码现在是没有可行性的。

对宇文柏的父亲不必用甚么心机,王冲朗声道:“小子上书所言有三事,一是西南榷场,以铜代马,一是细定西南夷羁糜之策,一是厚交大理,固鼎西南。《西南夷志》一书,便是为此三事而述。”

赵佶还在发着牢骚:“天下事唯士论最轻!脱口便来,管得劳什子事?换这些只擅口舌之辈当国,看他们能整成甚么模样!元佑时是甚么景象,忘得真快!要事事顺服士论,就不须做事了!”

赵佶眨着眼睛想了好一阵,泄气地点点头,这事看来只能晚几年再说了。

宇文宅中,宇文黄中摇着头,暗道少年人毕竟眼妙手低。

不成能招为半子,却不料味着他会拒王冲于门外。他对儿子与王冲的密切干系没有定见,是以当王冲以子侄身份送信上门时,他不但热忱欢迎,还细细问起了王冲来汴梁后的行至。

“陛下,北事未显,还是先观风色为好,何况西事正到紧急之时,国度有力北顾。”

再看手里的书,回想儿子和成都家中人所述的此子所为,以及泸州事中的功业,叹本身还是以年事论人了,有那等经历,能作出这些事,写出这本书的人,又何必别人提点?

“可惜了,若不是其父与邓家有杀子之仇,倒是一个半子的佳选,二十一娘本年也十三岁了,待此子在太学挣得出身,合法嫁时。”

“是谁?上的甚么书!?”

当着郑居中的面,他也不讳言,不但刘昺的上书是他的主张,他另有更多的主张。

宇文黄中点头道:“如果你弹劾王将明,或是无关紧急的小事,倒有此能够,可你如此鼓噪,上书又是论国事,就算小吏故意,主官也不能假装不知。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段时候值院的给事中是慕容叔遇(慕容彦逢),此人尚称清正,对了……”

“王冲?”赵佶也很讶异,刚才正说到此人,接过札子,粗粗一翻,点头道:“字尚可入目。”

“固鼎西南……这小子是献礼啊,好厚的一份大礼!”

宇文黄中责怪道:“贤侄既是十六好友,怎的如此见外,唤我五丈便好。”

推荐阅读: 我有最强功德系统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     都市超级透视     我的莫格利男孩     重生专业打脸师     星途漫漫     桃花村那些事儿     器仙之帝     穿越动漫当食神     首长追妻一百次     超强神兽系统     直播算命:我预测生死,点赞吓懵全网粉丝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