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内里有着一椅,一桌,一榻,这三样物事摆下以后,几近就没有了人容身之处。
杨澜白日读书习文,早晨勤练身材,就如许过了数日,到了八月九日,秋试之时。
半夜摆布,肃宁会馆内的秀才考生就已齐聚一堂,十来个会馆下人打着火把提着灯笼将这些秀才老爷护送出馆,往城西的贡院而去,途中,不时遇见其他考生,因而,大师聚在了一起,构成一条火龙,在黑夜的街道中游窜,直奔城西。
人数固然浩繁,却没有多少声响,一起上,只听得脚步声,呼吸声。十余年,乃至数十年的辛苦,成败就在面前这一遭,就算那些平时自夸腹内尽是诗书,恃才傲物的名流狂生,在这一刻,一样表情严峻,只知紧闭双唇,埋头赶路。
杨澜在桌前正襟端坐,先看了第一篇试卷的题目,随后,往左边的砚台倒入净水,缓缓转动松墨,不一会,墨成,贰心中也有了第一句。
魏好古中了秀才以后,却没有插手乡试,而是四方游学,拜访名师,厥后,在洛阳龙门书院的理学大儒顾双门放学习,直到一年前才回到了肃宁,筹办本年的秋试。
杨澜从榻上起家,摇了点头,缓缓说道。
因而,便交了卷,出得场来,不一会,就走出了贡院,到得门外,三三两两的考生已经接踵出来,有的人独自拜别了,有的人仍然流连在贡院门外,三两个熟谙的人聚在一起,相互问着对方所作之文,不时有人捶头顿足,连声抱怨。
杨澜将视野淡淡的移开,魏好古的目光微微闪动,过了一会,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往杨澜这边走来,身后,跟着一群青衫墨客,只听得一阵叽叽喳喳之声,一起奔涌过来。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约莫申时初,杨澜就将那七篇八股文做好了,做完以后,间隔交卷的时候尚早,他将试卷重新到尾再细细看了一遍,感觉没有任何题目了,就将试卷放在一旁,就着茶水吃了一个馒头,随后上榻闭目养神。
一个白衣秀士呈现在贡院门外,二十高低的模样,长得剑眉星目,神情俊朗,霞光落在他身上,仿佛批了一身金色的衣裳。
拂晓时分,试题发了下来,与考卷纸张一同发下来的另有一个小篮子,篮子内放着茶水,几个馒头,两个煮熟的鸡蛋,另有三根蜡烛,测验要考一天,茶水,馒头,鸡蛋是供考生充饥所用,蜡烛则另有花样。
这是第一篇时文的题目,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义大抵是:孔子跟颜回说,我道能行,那就在这个社会上实施我道,倘若这个社会不能答应我道推行,那就藏道于身,能做到如许的,只要我和你了呀!
杨澜认得那人,河间府肃宁县驰名的才子魏好古,魏好古出身官宦人家,祖上曾经做过一任尚书,现在,也有人在外埠为官,每任肃宁知县到任,都会前去魏家拜访。
乡试分三场,第一场八月九日,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贤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第一场考八股制义,用经籍阐发圣贤微言,作七篇八股文;第二场考论,要作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三者选作一道,用后代的话说就是考公文写作;第三场考策,即对策,近似于问答题,内容可以是问经史,也可以是问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