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各米行的伴计们纷繁将谍报传返来,“回各位掌柜的话,各城门口、船埠临时租的店铺门前都排起了长队。我们都说了,这粮食不能吃。但很多百姓还是前去采办。”
而这即将掀起宦海巨浪的粮库案也会由朝廷派钦差前来检查。
…
八月尾玄月初的金陵与都城之间,弹劾的奏章、朝廷扣问的公文,金陵的答复,官员们的上书自辩来往,令昔日安逸的南京六部衙门变得繁忙。堂官们都在衙门中。
而从当前金陵粮价飙涨来看,倒卖户部粮食的极有能够是陈高郎、陈家。
金陵的粮价有甚么好筹议的?等约莫一个月后湖广的粮船一到,天然是回声下跌。现在嘛,当然是粮商们赢利的时候。贬价就不要想了。卫尚书还是老诚恳实的等候致仕吧!真觉得金陵的粮价是那么好打压的?
礼部尚书方望去了都城主持编修《皇周精华》。礼部的二号人物,侍郎张安博代为列席,这是普通的。吏部尚书倚老卖老,只派了侍郎巴平来参会。这也说的畴昔。谁让陈高郎的资格老呢?
…
卫弘沉吟着接过信,内心微微一动。拆开信,看了一遍,一抹笑容从有些老态的脸上浮起。
没有人将卫弘的话放在心上。很较着,卫弘说的是支撑粮商的官员。任何事物,不能只看大要。粮商敢涨价。背后没有权力支撑,他们敢吗?支撑者,追根溯源,就是在坐的几位所代表的各方权势。
老仆上前两步,从袖袋里拿出一封信,“老爷,贾孝廉让人从扬州带了一封信给你。”
一名胖胖的掌柜笑道:“就是给卫尚书赚了些名声啊!”
小吏和衙役们进收支出,端茶倒水。
卫弘正在公房的书案后提笔写奏章,将兔豪笔放在笔架上,笑呵呵的道:“太素,不要焦急。明天,明天你就晓得了。”
南京户部粮库存粮数百万石。能够有才气倒卖如此多量粮食的人,在金陵不出五指之数:他的前任,已经致仕的李尚书必定算一个;南京吏部尚书陈高郎、郑国公邓鸿、去都城的南京礼部尚书方望、甄家。或许,还能够加上户部侍郎伍藏。
繁华的金陵城中的人们为米价而感到切肤之痛时。夜色中,明朗的月光晖映着大江。一艘艘吃水极深的粮船缓缓的自松江府逆流而来。
当然,如果这是在九边,这么大数额的粮饷贪腐,势需求砍几颗脑袋。在九边,粮食是稳定、保持军队的利器,比黄金、银子还首要。
当天下午,这则颤动的动静就传遍了全部金陵城。实在是粮价太敏感。就像天朝帝都的房价俄然降到一万块一平米一样,绝对是个大消息。
玄月五日,户部衙门贴出公告:开仓放粮。将南京户部粮库中的存粮(大部分都是掺沙子、泥土,或者腐臭、发霉的粮食)以低于市场代价(2两5钱银子)的代价向百姓出售。售价1钱银子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