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也不消多高深的知识,一个光复北平,拿回燕云十六州的徐达,一个捕鱼儿海攻灭北元的蓝玉……这俩人就敢和任何建国名将叫板,更不要说带领大明几近踏入火器期间的戚继光了。
“走,跟我并马进城!”
丘福随即被徐府给围了,他真想冲出来,直接把徐辉祖给剁了。
朱允炆一惊,“吴卿,那,那你呢?你不陪着朕一起走?”
吴华点头,“陛下,臣如果走了,就会露馅的,请陛下放心吧!”
柳淳仓猝摆手,“王爷,臣如何好……”
城里的二十万禁军,除了投降,还是投降,几近刹时崩溃冰消。固然很多建国功臣已经死去,但是他们的后代部下,还是在军中很有影响力。
朱棣勒住了战马,随即命令,丘福和朱能各自带领一队人马,从两翼扫荡,清除残存,最后雄师会聚皇宫。
送走了朱允炆,吴华手里握紧了绣春刀。
朱允炆在四个保护的庇护之下,敏捷逃窜。
固然大明没有异姓封王的传统,但是朱棣很情愿为柳淳突破限定。
朱棣俯视着这些人,悄悄一笑,然后就打马向前,丘福仓猝拦住,“王爷,以防有诈,还是让末将在前面探路。”
“死!死!死!”
不等朱允炆再问,吴华就让部下人替朱允炆改换僧袍,同时脱下来的天子衣冠并没有抛弃,而是交给了另一个和朱允炆春秋边幅差未几的锦衣卫,让他穿好,冒充天子。
……最后的锦衣卫扑了上去,很快又被雄师淹没,而现在奉天殿燃起熊熊大火,一个身着龙袍的年青人,投身火中,等抢救出来,已经变成了一具焦炭……
朱棣垂垂想出了一个绝佳的体例,到底该如何安设柳淳,他已经有了筹算,只是现在还不焦急罢了。
他们只会去找些史乘,看看前辈文人是如何记录的……这些誊写史乘的人,已经移花接木,乃至大肆窜改了一次,比及后代文人看过以后,又会毫不踌躇,牵强附会,加工衬着一遍……他们乃至会胆小到把别史笔迹搬出来,平空假造,无中生有。
下一秒,宫门把炸上了天,丘福、朱能、朱高煦,三人杀了出去,吴华眼睛冒光,浑身的血液沸腾。
的确是很强大的来由,柳淳只能点头,不过他还是尽力保持,让本身的战马掉队朱棣一个马头。
百年以后,人们不会晓得有多少百姓,情愿将身家性命,毫不踌躇拜托给朱元璋,也没有人会在乎,一群老农,能敲响登闻鼓,去奉天殿面君告状……也不会有人了解一天措置四百多件公事,是多么繁忙辛苦。
“吴卿,你是个大忠臣,正因为如此,你可否满足朕最后的要求?你把这奉天殿扑灭了,让朕一火而焚,也好过成为阶下之囚!”
朱棣比谁都清楚,这场靖难之役,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功臣。柳淳在朝数年,培养了庞大的权势,不管是朝中文武,还是云南的沐家军团,也包含北平、大宁等地的贩子,乃至刘三吾,唐韵这些人……都是因为柳淳,他们才情愿以身殉道,用一腔热血,换来靖难胜利!
身为天子,最后还是要有一点面子的。
他们跪在城门口,连昂首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战战兢兢,蒲伏在两边,等候新君的讯断,失利者是没有资格还价还价的,他们独一的但愿就是新君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