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转回目前这个期间,同名同姓的李佑是大明朝南直隶姑苏府虚江县的一名快班衙役,俗称捕快。本年十七岁,本县西水镇人,上有一爹一妈一兄一嫂,下有四岁侄儿一个。明天因为办案不力挨了一顿板子。
景和六年ūn,这是一个夸姣的年代,经历战lun又疗养数十年,很多昔年弊事都已肃除;这也是一个持续崩坏的年代,亦有各种痼疾缠绵不断没法肃除。这是一个欣欣茂发的年代,大明天朝国库岁入折合白银五千八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六十四两;这也是一个民风废弛的年代,四方府县有德君子无不切齿痛斥民气不古,崇尚豪侈,肆意吃苦,yín风炽烈,恬不知耻。
忍痛出得院mén到了巷口,入目处一片青砖素瓦,各式房屋墙落星罗密布,树木枝繁叶茂装点其里,小河枝枝杈杈流淌其间,空中雨雾méngméng,远处可见山丘模糊。细心看去,沿街多是店铺,mén口多数立有各è招牌,河上扁舟无不载货,街面人群川流不息,衣式或短襦、或长衣、或袍衫,颜è用料缤纷繁歧。
佛家曰:一念为九十顷刻,一顷刻中有九百生灭。昏mí之际,李佑神识深处好一番风起云涌,虚幻天下里不知过了多少沧海桑田,终究定格在此时现在——大明朝景和六年三月十二日。
李佑目炫神mí,宿世理科生的文青气有点发作起来,要yín诗作词,倒是抄无可抄了。只好长叹一口气,念叨两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聊以自慰。
《国朝史略》第一册、第二册全无用处,都是些宿世已知的汗青。而这第三册,专讲崇祯天子煤山吊颈以后的军国大事,李佑看的是目瞪口呆:甲申之变崇祯天子自挂东南枝后,废柴南明小朝廷在这个时空强力雄起,用了十年工夫轰杀了“我大清”,并还都北京,持续天子戍边;而nv真人自废帝号,退居关外,与大明以辽河为界,至今已经七八十年了。其间另有些开海禁、地丁银之类新政实施。眼下这个年初约莫是公元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