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奥国:属东山道。俗称奥州。现在之福岛、宫城、岩手、青森、秋田诸县,总石高约莫167万石(按照庆长年间之检地)。九世纪时与虾夷半分,大化改革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称「道奥」(道之奥),意即「门路远奥之地」。律令制期间改称陆奥;元明天皇和铜五年(712)分为陆奥、出羽两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分为陆奥、陆中、岩代、磐城。
石见国:俗称石州。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根县西部。以石见银山而得名。明治四年废藩置县,编入岛根县。
三河国:属东海道,俗称三州。石高约2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爱知县东部。大化改新时与穗国合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额田县,同五年改称爱知县。
伊予国:属南海道,俗称予州。石高约36万6000石(庆长时)。现在之爱媛县。大化改新後自主一国,废藩置县後成为爱媛县。
长门国:属山阳道,俗称长州。石高约27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口县北部。古称穴门、穴户;当代穴门、阿武国之地,七世纪时归并为穴门国,七世纪末改名为长门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为山口、丰浦、清末三县,与岩国县编入为山口县。
尾张国:属东海道,俗称尾州。石高约57万石(庆长时)。现在之爱知县西部。以木曾川与美浓国分置。明治五年废藩置县後并入爱知县。
信浓国:现在之长野县。养老五年(721)与南部之诹访国分置,天平三年(731)再次归并。安然期间之庄园重地、牧马区之一。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长野、筑摩两县,同九年独立为长野县。
备後国:属山阳道,俗称备後。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广岛县东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改革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废藩置县後本并入冈山县,明治九年改编入广岛县东部。
远江国:属东海道,俗称远州。石高约2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静冈县西部。因境内之滨名湖俗称「远之淡海」而得名。大化改新(645)後,由素贺、久努等诸国统合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堀江县、滨松县,同9年与静冈县归并。
淡路国:属南海道,俗称淡州。石高约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南部之淡路岛。七世纪建立,古称淡道;後与阿波国合称栗国,本身称「阿波路」,由津名郡、三原郡构成。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划入兵库县。
因蟠国:俗称因州。石高约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取县东部。古称稻叶,为古稻叶国,大化改新後改名因幡。废藩置县後本并入鸟取县。
对马国:属西海道,俗称对州。石高约16万石(庆长时)。现在长崎县以外岛。当代对大陆交通、军事上之要地,古称津岛;天智天皇三年(664)置设军事机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严原县,同年与九州佐贺县归并为伊万里县。同5年编入长崎县,自为严原町,内有四町二村。
隐岐国:俗称隐州。石高约5万石(庆长时)。现在鸟根县以外岛。大化改新自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编入鸟根县。
志摩国:属东海道,俗称志州。石高约1万8000石(庆长时)。现在之三重县南端。因志摩半岛而得名;於七世纪,孝德天皇期间与伊势国、伊贺国合为一国。八世纪时自主。本只要志摩郡,後分为英虞郡、答志郡。明治九年归并为三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