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耆国:俗称伯州。石高约2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取县西部。为古伯耆国,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称呼稳定。废藩置县曾改名鸟取县、岛根县,明治十四年合为鸟取县西部。
丹後国:俗称丹北、北丹。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京都府北部。和铜六年(713),丹波国北部五郡(加佐、与谢、丹波(後当中郡)、竹野、熊野)划为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划入京都府。
丰後国:属西海道,俗称丰後、丰州。石高约42万石(庆长时)。现在大分县之大部分。当代与丰後国合称丰国,文武天皇分为豊前、豊後两国,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为臼杵、杵筑等七县;同九年统合为大分县。
伊势国:属东海道,俗称势州。石高约57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三重县东南部。当代神国、皇大神宫之镇座地,大化改新後自成一国。於七世纪,孝德天皇期间与志摩国、伊贺国合为一国。天武九年(680)伊贺国分置;八世纪时志摩国分立。废藩置县後分为安浓津、度会县,明治九年归并为三重县。
赞崎国:属南海道,俗奖饰州。石高约12万6000石(庆长时)。现在之香川县。大化改新後自主一国,外加盬饱、小豆、直岛诸岛,江户期间时,小豆、直岛诸岛划为备前国领。废藩置县後曾改称香川、名东、爱媛,後正称香川县。
美作国:属山阳道,俗称作州。石高约19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北部。当代备中国之一地,和铜六年(713)後拥备前国英多、胜田、苫田、久米、真嶋及大庭六郡为一国。安然期间庄园之地;废藩置县後分置津山、胜山、鹤田三县,後统称北条县,最後於明治九年编入冈山县。
丹波国:俗称丹州、丹南、南丹。石高约2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东北部及京都府中部。古称旦波。七世纪建立,和铜六年(713),北部五郡划为丹後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入兵库县及京都府。
山城国:属畿内,俗称山州、城州。石高约23万石(庆长时)。现在之京都府南部。大化改新後自主一国。古称山背、山代,延暦十三年(794),桓武天皇改置安然京,以「从江山襟帯而天然作城之名胜」而改名山城。废藩置县後分置京都府及淀县;後归并为京都府。
下总国:属东海道。俗称下总。石高约40万石。现在之千叶县北部。大化改新後,与上总国、安房国分立。明治年间,与上总、安房再次合为千叶县。
但马国:俗称但州。石高约1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兵库县北部。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豊冈、出石、村冈三县,後来曾统合为豊冈县,最後编入兵库县。
阿波国:属南海道,俗称阿州。石高约18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德岛县。当代与淡路国合称栗国;和铜六年(713)正称阿波。後因江户德岛藩而於废藩置县後分置德岛县、名东县,後来统称德岛县。
对马国:属西海道,俗称对州。石高约16万石(庆长时)。现在长崎县以外岛。当代对大陆交通、军事上之要地,古称津岛;天智天皇三年(664)置设军事机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严原县,同年与九州佐贺县归并为伊万里县。同5年编入长崎县,自为严原町,内有四町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