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心中预算了一下分量,单是那铁球也该在五千斤以上。但是瞧邬文明提在手里,的确如提着一盏灯笼般轻松安闲,半途还看似随便地轮了两圈,差点将前面带路的内侍吓得趴在地上。
过了半晌,邬文明一跨两三丈地大步走来,脚步声比先前仿佛沉重了很多。帝乙及众臣放眼望去,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
李靖答道:“他现在在宫外候旨。”
丁策皱眉思考一阵,点头道:“如果国度有难,你我身外大商子民,自当挺身而出,上报君恩,下安黎庶。但是现在是承闰年景,纵投身宦途,亦难有发挥胸中所学的机遇。与其在蝇营狗苟的宦海徒耗光阴,何如倒清闲于故乡,**于山川来得安闲?”
一旁的李靖趁机进言:“陛下,我大商广宽之土,官方藏龙卧虎,如邬文明之辈尚不知凡几。陛下何不传一道旨意,令百官各自留意寻访人才,举荐进入朝廷,如此野无遗贤,方显陛下圣明。”
李靖回奏道:“若要让邬文明演练技艺,这殿内却有些狭小,还要劳动陛下移驾。别的邬文明的兵器留在了宫外,别人怕是拿不动,也要他亲身去取。”
未几时,只听得沉重有如巨木夯地的声音由远及近,随即便看到一个顶天登时的庞大身形弯下腰才气进了四丈高低的大门,在朝堂最上面昂然站定,头顶已几近要触到宫殿上面的梁柱。
邬文明将手臂一抖,数千斤中的铁球极轻巧工致地倒飞返来,绕着身材回旋几遭,将铁链原样盘在身上,而后回身向帝乙见礼道:“草民演武已毕,请陛下训示。”
蓦地,只听邬文明收回轰隆般的一声大喝,手中铁链完整展开,铁球飞向广场一角,轰中一尊数丈高的泥金石狮,在一声巨响中将石狮击得粉碎。
群臣闻了旨意,免不得齐声高呼陛下圣明。等散朝以后,百官不敢怠慢,各自分拨人手四下探听,各地有无能者贤才。
第二天早朝,李靖随百官入朝见驾。
“恰是,”李靖答道,转头向邬文明喝道,“邬文明,还不速向陛下见礼!”
帝乙笑问道:“李卿有何本章?”
“李卿,这便是邬文明?”帝乙仰着头看了半晌,带着难以粉饰的惶恐之色问李靖。实在,邬文明已在朝歌住了多年,因为身形边幅特异,也算是个名流,帝乙昔日也曾听部下人将他当作一件奇怪事说过几次。但正所谓“耳听是虚,目睹为实”,当身高达到六丈的一条巍巍大汉活生生站在面前,心中总不免生出震惊。
听到这一动静后,郭宸和董忠来找丁策商讨此事。
帝乙点头发笑道:“李卿倒是有些多虑了。所谓内举不避亲,李卿执掌一军,只要那邬文明有真才实学,量才任命亦非不成。也罢,李卿已经说了,朕便亲身看一看此人,他现在那边?”
初登朝堂内心实在有些严峻的邬文明听到师父的话,从速向帝乙施礼,口称:“草民邬文明见过陛下!”
御前见礼已毕,李靖出班道:“陛下,微臣李靖有本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