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招弟之父一心求子,却不料天意弄人,于两年后又得了一女,唤做引弟,一家四口日子过得更加宽裕了。万幸年景还好,庄户人家,虽是日子贫寒,幸亏没甚么灾荒,便也要念声“阿弥陀佛”了。
“别啊,”铁柱一把拽住她的篮子,“好mm,莫率性啊,这事儿真儿真儿的,是我阿爹前日与何大叔喝酒听他所说。你没见这几日进山的人都少了很多吗?”
铁柱一把按住她嘴,“嘘,莫张扬……”又小声道,“别把狐仙轰动了。”
自打会行走了,那招弟便将宿世武学徒弟发蒙的工夫忆起,只在无人或夜深人静时默念。又过得两年,五岁了,便将宿世师父曾教的本门心法口诀特别那吐纳导气之法练起。她一心想要分开这莫名之地,把出身后果结果探明,是以,虽是日日粗茶淡饭也不觉得意了。想到终有一日要逃离这里,即使是曾经大感粗粝的饭食也是甘之如饴了。
那狐现在正微合双目,四爪虚虚扒住泥土,又像是已浮于半空。它嘴微张,一颗红丹就在它嘴边浮着。招弟方晓得那红光乃这红丹所发。她晓得这红丹便是那狐狸的内丹,听庄上积古的白叟家说过,仙狐炼丹也有讲究。如果道行浅的,那内丹便做红色;深些的,便是黄色、橘色;若修到必然境地,那内丹就会越加刺眼了,或红色,或偏紫色,乃至修为大的内丹做金色,称作金丹。这飞禽走兽又比不得人,修仙之途要更艰巨些,须得先修小我形,再由人形渐渐修仙。招弟想,倒不知这狐能不能修成小我形。瞧这道行倒是够了。
如此堪堪过了三年,天不幸见,她父亲终得一子,欣喜若狂,爱逾珍宝,起名字叫“大喜”。每白天只将全部心机放在大喜身上,凡是有些好吃食也是尽可着大喜,对那两姐妹竟是涓滴不放在心上,只把些浆洗、拾柴诸般粗笨活计交由两个孩子。若非她母亲闺名唤做翠妮的还对姐妹俩垂怜有加,怕是二人要沦落到那丫环的地步了。
想得出神,不防备那狐有所发觉,俄然展开双眼,直朝她看过来。
“唉,你不晓得啊?”铁柱感喟,又光荣幸亏本身来得及时,不然倒叫翠绿般的mm堕入险境了,“我阿爹前儿听何大叔说的,怎会有假?”
“你听何人说的?”招弟斜睨他,公然如宿世师父所说,“小民无识,多做怪力乱神之思。贤者当自勉。”她自认有些见地,总不致被个孩子的鬼怪言语吓到。
此时恰是初秋时节,庄内另有些“秋老虎”般的余热,林中却已是冷风习习了,特别是临着水,更觉阴凉,那水汽夹着冷风把个松柏都润得氤氲了。只是越走越觉不对,像是水汽都垂垂被蒸干了,竟是渐渐透出了些隆冬焦热的意义来。
招弟觉出非常,非常惊奇,警悟起来,轻掰下一截树枝握在手中,左手掐个剑诀,只待环境危急便脱手自救。
俄然,面前红光一闪。招弟突然顿住脚步,在一棵粗树后隐住身形,微微侧身偷眼望去。只见火线约十丈处,一片红光若隐若现。她抽鼻闻闻,没有烟焦味,显非山火。接着红光消逝了,招弟不敢妄动,牢坚固在树后,已是严峻得后背都汗透了。她谨慎地抹抹头上的汗,唯恐弄出一丝声响,踌躇着是没命跑开还是持续静待。
单说招弟一人在林中越走越深,心中也更加忐忑起来。她虽两世为人,算来也不度日了二十余载,在铁柱面前倒是傲气实足,孤身在这深山老林中,也不免惴惴,脖颈后倒似透上股冷风来。她收敛心神,使了个“定字诀”,觉心内稍安宁了些,想道,“怕甚么?死人何尝没见过?纵是有那狐仙,莫非还能吃人?哼,就算吃人,这一身武功是白练的吗?”遂壮了壮胆量,现在,倒是有些迫不及待见到那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