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 13.库尔斯克战役〈1943〉――坦克大显身手的
8月3日凌晨5点,苏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的炮弹倾卸在了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以后坦克和步兵又开端建议了进犯。
德军的南线打击
在6日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要求声援,在获得最高统帅部的同意以后,当即把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个人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的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
当时莫德尔为了能够把苏军的重视力从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引开,因而就先在右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成果被苏军禁止住了。
战役开端
而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7、8两日的空战,苏联空军也逐步窜改了优势,说白了,完整篡夺制空权只是时候题目。
◇知识拓展◇
德军兵士停止进犯
库尔斯克战役苏德两边军事力量对比总兵力 火炮和迫击炮 坦克和自行火炮 飞机德军 90多万人 约1万门 2700辆 2050架苏军 57.3万人 8510门 1639辆 ―
德军南线的打击
战役一向持续到7月8日,德军固然给苏军形成了很大的丧失,但是苏军仍然依托数量上的上风死守住了阵地。在波内里城内,德军在支出了惨痛的代价以后终究占据了大半个波内里。但是都会内的一些首要据点,还是由苏军占着。
苏军军队开往火线
在喀秋莎火箭炮研制胜利后,在疆场上阐扬了强大的感化。传闻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字来源于发射筒上的英文标记“k”字。成果瞥见发射筒上的“k”字,干脆就想起了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女人。她浑厚,仁慈,是一名才调明显的女子,她的故事一向鼓励着先人。厥后就把这类火箭炮定名为“喀秋莎”。
而在主攻方向上,德军集合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两边颠末狠恶的战役,他们冲破了苏第13个人军的第一道防地,艰巨地向前推动了5千米。但是在两翼,苏军仍然固执地死守着阵地。
◇作战气力◇
成果苏军的炮击完整出乎德军的料想,给德军形成了庞大的丧失。而德军南边个人军群的第4装甲个人军按照预定打算建议了打击,在丧失了36辆坦克以后,德军艰巨地超出了苏军的反坦克雷区,开端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地。面对德军3个师的打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停止抵挡,最后被迫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