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会,琬宜叹着气站起来,颓废靠着墙边,喊他名字,“谢安,我找不到了。”
明天是白露,秋已至,杨氏明天染了风寒,现在还睡着。琬宜搓搓手,小跑进厨房,引上火,烧一大锅水。她嫌冷,还没洗脸,恰好中间灶上闲着,锅不小,热水够一家人洗漱。
语气虽凶,但听得出表情不错,尾音轻巧。琬宜唇弯了下,给杨氏挑一筷子胡瓜在碗里,问,“谢暨呢?弟弟甚么时候放学返来,他在外辛苦,我多给他也做几套好了。”
杨氏似是看出她心中所想,含一口饭进嘴里,撇撇嘴,“晓得为甚么咱家住这城郊,连个邻居都没有吗。”
“那是别人家。”谢安哼笑一声,两腿交叠,“爷们儿有本领,山珍海味也吃的起,谁管得着。”
琬宜笑的更止不住,捂着唇,眼眶里聚了汪泪珠。杨氏把窗户推开些,扬声对着谢安喊了句,“待会带琬宜去买布和棉絮,记得没有?”
杨氏答,“这个好办,待会让谢安和你一起去。正巧他有马,便利。”没人吭声,她又叫了句,“谢安?”
前几天陈媒婆又来找过她,说张家女人成心和好,不再提起谢安断了张家哥哥腿的事,问她愿不肯意。如果在之前,杨氏说不准就承诺了,但此次,她迟疑一会,推了这门婚事。
“如何了?”谢安眉头一拧,昂首看她,眉心几道褶皱,“冷就回屋穿点去。”
--
琬宜瞥谢安一下,瞥见他绷紧的嘴角。他瞪她一眼,琬宜微微弯下唇,没理,持续看着杨氏。
她偏头,看向闷不吭声的谢安,“我这几天不绣帕子了,多做几身,我们换着穿。哥哥的外套也旧了,恰好有两匹玄色布料,就是棉絮少了些,要再买点。”
谢安嗤笑一下,顺手拿块生姜扔她脚边上,“你穿九天玄女衣啊,折腾那么久,一会儿的事儿,担搁的了甚么。就在那磨磨唧唧。”
她内心欢畅,给琬宜夹一筷子肉,笑吟吟,“入秋了,今后一天比一天冷,琬宜还没有厚衣裳呢。”
她早就不再唤他哥哥,老是直呼其名,第一次时,谢安另有点不欢畅,厥后就也风俗,乃至感觉如许有类别样密切。
琬宜回声,又回身去篮子里翻胡瓜。明天中午杨氏买的,和一堆白薯放在一起,她翻几下没见着,就蹲下细心找。
琬宜把饭咽下去,筷子搭在碗沿儿上,温声笑,“没事的姨母,我明天就做。家里有棉絮和布匹,我勤奋些,两日就做好了。”
琬宜愣一下,弯弯眼睛,“成。”
缓了会儿,琬宜又说,“挺好的,如许不受人欺负。”
光影昏黄下,天涯微微曙光。小小厨房里,她在那伸直着,像只兔子,锅里汤汁翻滚着,扑鼻菜香。谢安手扶着额坐着,阿黄乖顺伏在他怀里,氛围调和暖和。
他站起家,在屋子里转悠半圈,负气排闼出去。
“……”琬宜顿了顿,笑的哈腰。
“如何能够。”杨氏哼笑一声,“他没比他哥哥差多少,小混蛋一个。七岁时就拿着石头给人家开了瓢儿,上蹿下跳,像只疯猴子。我就没担忧过他会受欺负,要不是为了挫挫他的气,也不会送他到那么远的书院,半年才返来一次。”
谢安把碗“嘭”的一下放中间桌上,气冲冲说了句,“有完没完。”
他半翻开眼皮瞧她半晌,舒坦地像是酷寒夏季里刚洗了个热水澡,暖流从心中蜿蜒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