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令不睬睬她,他虽未能从小饱读诗书,可也为官几年,一些门道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事有蹊跷,雉娘不成能与董庆山相约,那岳母又必定孙子是去见雉娘,按猜测,就知此事是董氏从中拆台,目标就是让雉娘嫁给她的侄子。
董庆山游手好闲,自嫡妻身后一向未娶,整日里出入烟花柳巷,初始时,还爱调戏良家妇女,被他狠狠怒斥过,才有所收敛,改成与烟花女子厮混。
赵县令连连称是,送走大夫,神采沉了下来。
他冷冷地斜着董氏,从她身边借过,董氏的手僵在空中,神采扭曲。
不满归不满,董家有明天,也是仗着赵书才这个县令,董家三口人又跟着衙役们来到县衙,前衙灯火通门,一出来,董老夫人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不但氛围不对,味道也怪怪的。
董氏公然是干活的妙手,自她嫁出去后,除了面貌不太让人对劲以外,别的的倒也挑不出错,家里地里的活都能上手,父亲活着时对她很对劲,没过两年就生下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