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二十五另有一年之期,川哥儿的婚事也该筹办起来,胥家清贵,结姻缘不看重家世,丰度才是关头。
还未走近,就闻声巩姨娘的哭声。
一名粉裳薄纱的少女吃紧地朝这边走来,她约十六七岁的模样,细眼塌鼻,却画着极浓的妆容,百花分肖髻上插着一支镂空累丝金钗,金钗下坠着一颗镶金珍珠,跟着她走路的行动摆布闲逛,闪得人目炫。
他疾步跨进天音寺,与过往的和尚双手合十见礼,熟门熟路地走到寺后的客房处,拐进独立的小院子,执墨正巧出来,见到他,脸上一惊,然后欢畅地施礼,“奴婢见过至公子。”
乌朵反应过来,“县令大人在前衙。”
“好,好。”胥老夫人连说两个好字,拉着长孙的手,如何也看不敷。
外间有脚步声传来,巩姨娘愣住不语,将泪擦干,门帘翻开,出去的是董氏。
青年渐渐地走过来,乌朵施礼,“见过表少爷。”
菩萨高高地上,哪能瞥见人间痛苦。
他站在花篱的边上,青衣墨发,身姿如竹,长身玉立,清癯的面庞更加的冷峻轩昂,有着墨客的儒雅,也有智者般的淡然,胥老夫人大喜,甩开老嬷嬷的手,快步走出。
此生他毫不会重蹈复辙,之前一向未有机遇做的事情,都要做个了断。
从行迹上看,这位三蜜斯必定见多识广,且策画过人,应是时候防着被人谗谄,闺阁中的女子如此草木皆兵,想来常常遇险,宿世有贤名的赵夫人怕是最为可疑之人。
胥良川哈腰行大礼,“孙儿见过祖母。”
赵燕娘。
表少爷目光怜惜,“雉表妹,你…”
喉咙处还是火灼般的痛,她强忍着不适,让乌朵扶着出去,一走出门,内里的阳光刺得她双眼睁不开。
雉娘看着房顶的木梁,垂下眼眸,半晌,用力的拍下塌,弄出声响,外间的乌朵出去,“三蜜斯,可有甚么叮咛?”
“见过祖母,我一放学,就听父亲说兄长从都城来,书院遍寻不见,兄长孝敬,我就猜着是来祖母这里,果不其然。”
与原主碰了一动手的表少爷。
董氏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一个庶女的婚事,我当嫡母的做主便是,何必轰动老爷,此事就这么定了,雉娘好好养伤,就等着嫁人吧。”
巩姨娘哭着小跑着跟上,对雉娘使一下眼色,表示她不要再跟,雉娘微蹙下眉,便宜父亲较着不附和董氏的行动,董氏为何还要向她们流露此事。
男人的吼怒声和女人的哭声,另有一道刻薄的回嘴声。
院子不算大,青砖黑瓦,飞檐翘角,正中一座凉亭,八角红柱,亭边繁花簇簇。
是了,这人间古怪之事何其多,像他,能够重活一世,保不齐,她也是有不一样的奇遇。
雉娘对她招了招手,又指了指衣橱,乌朵会心,取来一套绿色的衣裙,替她换上,又将她扶到打扮台前,挽了一个发髻,绑上发带。
说完董氏便扬长而去。
“二蜜斯。”乌朵施礼。
翌日悠悠转醒之际,就瞥见坐在塌边上的巩姨娘, 繁复的交襟时装衣裙, 色彩素净, 虽年事看起来并不小, 却楚楚动听, 别有一番风韵, 一副想抱她又不敢抱的模样, 哭得哀戚戚的。
闻言,巩姨娘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