瑈璇见天子面色稍和,接着说道:“便是那刺客刘旌,本是洪武年丁丑科探花刘仕谔之子。固然此次走极度,威胁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罪大恶极,但其情可悯,其志可嘉。圣上以孝治国,臣等读史,见圣上当年自北平日夜不断地驰马奔丧江南,十几个日夜不休不眠,只为在太祖灵前一哭。圣被骗能体味为人之子,却不但不能见,反而要背负不白之冤的火急之情。 求圣上怜他为父申冤之志,赦免刘旌极刑。”
大明自建国之始,是以法制著称。国度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有法可依,所谓“权臣不得以恩仇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刑部审理天下统统刑事诉讼案件,都察院卖力纠察百官治案,大理寺对案件审理成果停止驳正,合作公道并无疏漏。
鸣冤鼓,顾名思义,就是让浅显百姓鸣冤告御状用的。但是五十二年来,只在建文帝时山西村民周阿大状告代王朱桂敲响过一次。(见秦淮故事第一部《琉璃世琉璃塔》)永乐一朝,吏治腐败百姓安乐,这鸣冤鼓便悄悄地蹲踞在午门,悠然旁观着皇宫中春去秋来日出日落。
工部主事蒯祥站在群臣行列最后,大步跨出几步,奏道:“陛下!陈琙固然欺君,必然有其苦处,祈陛下查明本相!”蒯祥官职不高,但恰是当红之时。为人又一贯木讷沉稳甚少开口,这时站出来发言,文武百官倒都细谛听了听。乱哄哄的朝堂上垂垂安稳下来。
瑈璇觑眼望望天子神采,又接着说道:“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贿赂纳贿罪名的有三百二十二人。民女这里有此中一百五十七个当事人的先人证词,力证当日绝无贿赂纳贿行动。别的一百六十五人,连先人都难以找到,蓝衫士子,斯文榜样,十足泯没于茫茫尘凡。圣上不世之明君,永乐更是自古无有之乱世,岂会容此不平之冤?”
永乐十七年六月初三,隆冬的凌晨,天还只濛濛亮。百官方才顺次进了奉天殿,永乐大帝上了金銮座,俯身环顾群臣,正欲说话,俄然“砰”一声巨响,文武百官吓了一跳。永乐帝皱眉听去,一个清脆的声音高喊:“冤枉啊!”接着又是“砰”“砰”两声鼓响。
朱瞻基最急的,倒是瑈璇的性命。见世人都在群情昭雪,不由大声说道:“圣上!陈琙在占城国救孙儿性命,此次聚宝门刺驾也是幸得陈琙挽救。求圣上宽宥!”
永乐帝又对太子道:“你起来吧!应天墓场那边,混葬着南北榜案中正法的三百二十二人。抽个空代朕去祭奠,重新分立碑传,写明大家姓名事迹,诏示天下。”又看看皇太孙道:“瞻基帮着太子,一起办好。”朱高炽和朱瞻基对望一眼,都是又惊又喜,赶紧承诺。这么做,根基是为南北榜案昭雪了。
皇城经御道,过五龙桥,午门外有一面庞大的“鸣冤鼓”,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设。
瑈璇微微一笑:“侯大人!圣上一向谆谆以教臣等‘法律滋章,盗贼多有’,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怎可为了判案而判案,案情不清不楚便妄定极刑?白氏至今也不认得刘旌,对刘旌行刺毫不知情,当日不过是听到刘旌为南边人喊冤,震惊苦衷拥戴喊了一句‘冤枉’! 民女忝在现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瑈璇的确不信赖本身的耳朵,喜得咧开了嘴巴,笑眯眯地望着天子,连伸谢也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