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鬼故事 > 第37章 真作假时假亦真:奇遇手记篇 (4)

我的书架

出处:《子不语》

四川丰都县,老百姓都传说是人鬼交界处。县里有一口深井,人们每年都烧纸钱、丝绸、钱串等东西,差未几要费钱三千,这叫做“纳阴司赋税”。假定嫌贵不缴或者少缴的话,全县必定会呈现瘟疫。

出处:《子不语》

典范溯源

”引至一处,宫室巍峨,上有冕旒而坐者,年七十馀,面貌方严。群鬼传呼曰:“某县令至。”公下阶迎,揖以上坐,曰:“阴阳道隔,公来何为?”令起立拱手曰:“酆都水旱频年,民力竭矣。朝廷国课,尚苦不输,岂能为阴司纳帛镪,再作租户哉?知县冒死而来,为民请命。”包公笑曰:“世有妖仇恨道,借鬼神为话柄,诱人修斋打醮,倾家者不下千万。鬼神幽明道隔,不能家喻户晓,破其诬罔。明公为民除弊,虽不来此,谁敢相违?今更宠临,具征仁勇。”语未竟,红光自天而下。包公起曰:“伏魔大帝至矣,公少避。”刘退至后堂。少顷,关神绿袍长髯,冉冉而下,与包公行宾主礼,语多不成辨。关神曰:“公处有生人气,何也?”包公具道以是。关曰:“若然,则贤令也,我愿见之。”令与幕客李,惶恐出拜。关赐坐,色彩甚温,问世事甚悉,唯不及幽冥之事。

浏览环境:灯下

出处:《子不语》

介侍郎有族兄某,刁悍,憎人言鬼神事。每所居,喜择其素号不祥者而居之。过山东一旅店,人言西厢有怪,介大喜,开户直入。坐至二鼓,瓦坠于梁。介骂曰:“若鬼耶,须择吾屋上所无者而掷焉,吾方畏汝。”果坠一磨石。介又骂曰:“若厉鬼耶,须能碎吾之几,吾方畏汝。”则坠一巨石,碎几之半。介大怒,骂曰:“鬼狗奴!敢碎吾之首,吾方服汝!”起立掷冠于地,举头而待。自此,寂然无声,怪亦永断矣。

李诜向来鲁莽,俄然问关公:“玄德公现在在甚么处所?”关公也不说话,神采很丢脸,头发直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随即告别。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本来鬼也如此。

宰相的肚里能撑船。关公身为大帝,度量仿佛小了点。

可骇系数:★★

清朝初年,知县刘纲新上任,传闻这个风俗后,便下了一个书记加以制止,他以为此举只是华侈老百姓的财帛。本地人并不承情,纷繁加以指责。刘县令却对峙本身的做法。百姓们说:“不改也行,但请大人先去对鬼神说明白吧!”县令问:“你们晓得鬼神住在哪儿吗?”百姓们答复:“这口水井底下就是他们的住处,不过向来就没人敢去!”

有一次,他颠末山东一家旅店,有人说西厢闹鬼怪,介某大喜,翻开西厢门就住了出来。坐到二更天时,有瓦片砸到房梁上。介某骂道:“你如果鬼,用屋子上没有的东西砸给我看看?我就怕了你!”公然掉下来一块磨石。介某又骂:“你如果厉鬼,必然能砸碎我的案几,那我就怕了你了!”顿时一块大石头掉下来,把案几砸成了两半。介某火了,痛骂道:“鬼东西狗主子!有本领砸破我脑袋,我就服了你啦!”说完站起家,把帽子摔在地上,昂开端站在那边。从那今后,屋子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鬼怪也销声匿迹。

杭州三元坊石牌坊旁,住着一个姓沈的老妇,一贯能瞥见鬼。她常说,十年前见一个蓬头鬼,藏在牌坊上的石绣球里,手里拿着一串纸钱,有一丈多长,像一串珠子。发明有人从牌坊下颠末,就偷偷地拿纸钱往人家头上掷。那人便打寒噤,毛骨悚然,回到家就会抱病。他必须向空中祷告,或到田野祭奠,才气病愈。蓬头鬼借着这个伎俩,常常混个酒足饭饱。一天,有个长得高高大大的男人,气昂昂地背负着银钱从牌坊下颠末,蓬头鬼向他投掷纸钱,男人头上俄然收回火焰,火焰烧了纸钱,沿着线绳,一层一层地往上烧。蓬头鬼一下子从牌坊上跌倒,沿着石绣球滚下来,一个劲儿地打喷嚏,厥后化作一股黑烟散去。背钱的男人全然不知。自此,三元坊石牌坊再也没有鬼怪作怪了。

推荐阅读: 北朝帝业     全职高手:一剑风雷变     小妖精的大尾巴     家有妯娌     总裁,夫人又胎动了     鬼剑     迎春是个小福女[红楼]     无尽诡事     克拉恋人     松风吹解带     都市长生至尊     超极品透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