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子不语》
史公是福建人,少年进士,公开里很想看看颜如玉的仙颜,就传令逮捕他们。颜如玉晓得后,就消逝不见了。县令大怒,拘押了郎玉柱,肃除他的生员资格,并酷刑鞭挞,必然要问出颜如玉的去处。郎玉柱宁死也不肯说一句话。县令又命人拷问丫环,丫环流露了大抵环境。县令认定颜如玉是妖邪,亲身乘车前去郎家。但见书卷满屋,没法搜索。因而,县令命人放火烧书,天井中烟气固结,久久不散。
郎既释,远求父门入书,得从辨复。是年秋捷,次年举进士。而衔恨切于骨髓。为颜如玉之位,朝夕而祝曰:“卿如有灵,当佑我官于闽。”结果以直指巡闽。居三月,访史恶款,籍其家。时有中表为经理,逼纳爱妾,饰辞买婢寄署中。案既结,郎本日自劾,取妾而归。
郎玉柱说:“这是你的故里,也是我的性命,为何说出如许的话!”颜如玉并不勉强他,说:“我也晓得这是定命,只是不得不提早奉告你。”先前,郎氏亲族中有人窥见过颜如玉,都大吃一惊,却没传闻过女子的家在那里,是以都来扣问他。郎玉柱不晓得扯谎,只是沉默不语。人们更加猜忌,到处传言,最后被县令史公听到了。
杭州人袁观澜,四十岁了还未娶妻。邻家有个女孩,很有几分姿色,袁对她心生倾慕,女子也对他有情。但女子的父亲嫌袁太穷,回绝了他的求婚。女子非常哀痛,思慕成疾,竟病死了。
郎玉柱被开释后,求得父亲门人的手札,才规复了功名。当年他秋试落第,第二年考中进士。他对史县令恨入骨髓,一心要报仇。他为颜如玉设了牌位,迟早祷告说:“你如果有灵,必然要保佑我去福建仕进。”厥后,他公然以御史的身份梭巡福建。三个月后,他查访出史县令的罪过,抄了他的家。当时他有一个表亲任司法官,逼郎玉柱纳妾,并借口买的是婢女,安设在官署中。郎玉柱案结后,他当天上疏自陈错误,要求夺职,便带着那位侍妾回家了。
勾魂使者贪酒
一夕,读《汉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剪美人夹藏此中。骇曰:“书中颜如玉,其以此验之耶?”心欣然自失。而细视美人,端倪如生;背模糊有细字云:“织女。”大异之。日置卷上,几次瞻玩,至忘食寝。一日方谛视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浅笑。郎惊绝,伏拜案下。既起,已盈尺矣。益骇,又叩之。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姝。拜问:“何神?”美人笑曰:“妾颜氏,字如玉,君固相知已久。日看重盼,脱不一至,恐千载下无复有坚信前人者。”郎喜,遂与寝处。然床笫间敬爱倍至,而不知为人。
书白痴郎玉柱不通世事,乃至性知识也非常窘蹙,蒲先生近似刻薄的讽刺,令人忍俊不由。书中美人的发蒙,使他告别了沉闷、古板的读死书糊口。
明天的青少年很荣幸,读死书的少了,课外活动多了,只是性教诲进步不大,家长、教员要尽力啊。
袁观澜内心充满了哀思,月夜无以自慰,便拿起酒杯独酌消愁。俄然,他瞥见墙角有一个蓬头乱发的人,手里拿着绳索,仿佛还牵着甚么东西,在那斜着眼看着他浅笑。袁观澜觉得他是邻近的官差,便号召道:“你想喝酒吗?”那人点点头。袁观澜便斟了一杯酒给他,他用鼻子闻了闻,并没有喝下去,问他:“是不是嫌酒冷呢?”官差又点点头。因而袁观澜温了杯酒端给他,官差又闻了闻没有喝,但是闻了几次以后,官差的脸垂垂红了,嘴巴大张合不上了。袁观澜把酒洒在他的嘴里,每洒一滴,那人的脸便缩一点,一壶酒倒完了,他的身子和面庞也变得像婴儿那么小,昏倒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