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既然不是姨娘送的,难不成是家里的丫环?或者是内里相好的?想到这,曹姨娘一宿没睡好,缓了缓心境,晌午便过来奉告太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公然没错,到了隆冬,湘玉的字已是清秀工致了,背书结果也好,女先生非常对劲,她教过很多官家蜜斯,一提及柳女先的门生,都赞是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她天然不想砸了招牌。
苏鸿良是个循规蹈矩的,可再沉着的人,在男女之事上也不免胡涂,看来得暗里探查一番。前院都是苏鸿良的人,嘴都严,可太太板脸问话,他们也怵得慌,不敢扯谎。
他晓得也未几,就是这些了,管中窥豹,冯氏已明白个大抵,赏了银子,叮嘱他守密。
本朝重文轻武,诗词更是流行,繁华官宦家的蜜斯,常开诗会,以诗会友,湘玉撑死在当代背过一些诗,穿过来又没苦读过,只是半吊子罢了,她对诗词没甚兴趣,也不勉强本身,苏重秉填鸭式教诲,逼着她背诗,苦哈哈背完以后本身发明,背诵公然有效。
苏鸿良饱读圣贤书,做不出始乱终弃之事,既然已成究竟,并且晴芳出身虽不好,但是知情见机,也放不开手,自此便经常流连万花楼。
苏鸿良前几个月和同僚去了万花楼,苏鸿良很少去吃花酒,去了倒感觉新奇,点了一个叫晴芳的清倌人,卖艺不卖身,精通诗词歌赋。家里的曹姨娘诗词也好,可不及晴芳,晴芳荏弱愁闷,见了一次,苏鸿良便上了心。
还别说,苏老爹真的敢。
湘玉牵着湘琪去了暖阁里玩,拿出了本身幼时的玩具,湘琪咯咯玩的高兴,湘玉靠在一旁,暖阁的柜子里有她藏的话本,遂找出来看。
冯氏握着赵妈妈的手:“我现在也是心乱如麻,不管如何,这个女子断断是进不得门的,出身品德都不是好的,她若出去,就算我压抑着,也怕后宅祸乱。”
待人走了,曹姨娘忍不住道:“太太……恐怕没这么简朴。”
倒不是她八卦,这里并不隔音,曹姨娘和冯氏的对话她听的清清楚楚。
冯氏大惊:“你是说让晴芳做外室?他敢?”
湘玉缓缓展开眼,听到老爹的风骚佳话,实非她所愿呀。她刚穿来时,还做着电视剧那种好梦,找一个埋头又俊美的男人共度平生,可看看自家爹爹,再看看其别人家的后宅,她撤销了这个动机,默念小说电视剧都是哄人的,这几年她要求降到最低,相敬如宾便可。
如此过了半个多月,有一日苏鸿良去找晴芳,带了绸缎金饰送她,推委不过晴芳收下了,笑盈盈的说要购置一桌酒菜接待他。
这仆人是经常跟着苏鸿良去万花楼的,那日早上便知产生了何事,老爷叮咛他管好嘴,勿要多事,没想到本身不利,竟被太太找了来,太太老爷他谁也获咎不起,衡量下全都说了。
赵妈妈道:“可太太也晓得,爷们儿的事,妇人不好插手。”恰是晓得如许,冯氏才难做,男人在内里风骚,最多一句调侃、嘲弄。老太爷老太太远在都城,在身边还能劝止一句,远水不解近渴,离得远,如果以事开口便知是冯氏告状。
不出半个时候,便端上来了酒菜,桌上另有一瓶花雕酒,晴芳倒了两杯,酒香芬芳芬,再然后,不知是酒醉还是人醉,二人滚上了床。
苏鸿良在衙门,冯氏唤来一个跟在老爷身边服侍的,连唬带吓便说了出来,冯氏安抚她说此事只要二人晓得,对便利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