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如许,本身这个孙子,应当能够拜在关乐和门下了。
他又转过脸来,对杜锦宁道:“这是原吏部的齐大人,中间那位是他的孙子齐慕远。”
这一刻,关乐和有了主张。
说着,他从中间的桌上拿起一本书,递到了齐伯昆面前。
俗话说江山易改赋性难移,两人虽有几年没见了,但关乐和的事,他通过关乐和的兄长还是晓得一些的。这小子还是这个脾气,以是做了这么些年的山长,也只收了两个弟子,此中一个,还是亲侄子关嘉泽。他倒没想到关乐和竟然还另新收了一个弟子,并且看这衣褛褴衫的,面前这孩子并不是富朱紫家出身。
杜锦宁行了一礼,这才畴昔,跟着关乐和进了屋子。
内里的谈笑声戛但是止。
关乐和对于本身新弟子的表示,也非常对劲,抚着髯毛浅笑道:“他小小年纪,也没人教他,只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候就自学了识字,还写出了几本话本。嘉泽那孩子最喜好看话本,将他领到我面前。我看这孩子资质聪明,脾气也很好,举止落落风雅,进退有度,便收下了他。”
好不轻易进城一趟,杜锦宁还想去城里转转,为杜方苓等人找点活干呢。并且内里的人也不知要呆多久,她在廊下就这么傻站着,也不是个事儿。
行了礼后,杜锦宁就自发地站到了关乐和身后。
可这是老友的儿子,之前在京中,本身也受过齐家很多关照。真就这么回绝,会影响两家的友情。关乐和正想着如何直言回绝呢,杜锦宁就来了。
见到少年这个行动,关乐和眸光微闪。
“那你等我一会儿。”杜锦宁转头就往回跑,到了家里跟陈氏交代了一声,又叮咛她别让杜方苓几人伶仃出门,这才跑回郑林家,一起上了骡车,往城里去。
“齐伯伯,跟你先容一下,这是我新收的亲传弟子杜锦宁,过了年会来书院里读书。”关乐和先容道。
“不必多礼。”齐伯昆一挑眉,看向杜锦宁的目光里带了浓浓的兴趣。
他也是漓水县人,现现在致仕了筹算回故乡来久住。之前在都城时,因是老乡,儿子齐文聪跟关乐和交好,他对关乐和也甚是体味。这小子表面看似谦恭,实则很有些恃才傲物,普通人入不了他的眼。要不是因为这个获咎了人,在科举上频频受挫,他也不会回到漓水县这个小处所来主持书院。
见杜锦宁听到本身是京中的官儿,脸上竟然没有甚么震惊之色;这会子也从安闲容地坐在了本身孙子的劈面,齐伯昆眼里尽是赞成,转头对关乐和道:“你从那里收到的这么个弟子?”
第二天一早,杜锦宁则去了桃花村郑林家四周,等着章鸿文过来,把话本交到了他手里:“这是那话本的下册,你拿去给关七少爷。你跟他说,其他两本过几日我写好就让你送去。”
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看破戴打扮,应当是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