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试卷送入内帘以后,主考官阮鹗便对八位同考官道:“诸位,掣签吧。”几位同考官便上前抽签,抽到几就把那一捆卷子拿走。
第二五一章梅花香自苦寒来
监临官留下墨卷封存,再按照内帘同考官的人数,将朱卷分为呼应的捆,本次乡试是八位同考官,便分为八捆,并在上面写上‘第一束’、‘第二束’,直到‘第八束’,用印图章以后,亲身送入内帘当中。
后帘院的中间修建是衡鉴堂,与至公堂、明远楼、大门、龙门在一条中轴线上,乃是主考官和同考官分房阅卷的场合。除了阅卷登科以外,后帘另有个很首要的感化,便是在每场测验前一天,由主考官命题,并在此中的刻字房和印刷房中刻印出来,在翌日一早送交外帘。
阮鹗笑笑,手持排定的名次,起家道:“走吧,诸位,我们去至公堂。”便与那内监官并肩,带领全数考官出内帘门,过飞虹桥,入外帘,进至公堂,与外帘官一道,拆号填榜。
普通阅卷时候是不到二十天的,此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停止第一场的阅卷。固然第二场和第三场阅卷时,同考官都能够持续保举。但在实际过程中,主考官只重头场,尤中四书,根基忽视2、三场的品级。也就是说,头场被选中,二三场只需文理通畅既可过关……一方面,这是因为时候紧,任务重,考官们是不管如何也没法全数细心核阅,以是比较客观的八股文变成了阅卷首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朝最正视四书五经和程朱注解,挑选八股文做重点,也在道理当中。
同考官们将自以为够资格高举的卷子,写明保举来由,交给边上的书吏,由其转呈给上首的主副考官,如果有特别超卓的,还会‘高荐’,也就是激烈保举。
阅卷的时候是白日,到傍晚时停下歇息,这时两位主考和内监官便会一齐盘点朱卷,确认无误以后,用三把锁共同锁好鉴衡堂。第二天一早再一起过来,三人共同参加开锁,持续阅卷。
只要文笔通畅,且错别字不超越三个的卷子,才有资格被同考官看第二遍。在这一遍中,同考官首要从‘理、法、辞、气’四方面来,来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理’是对经籍的把握和程朱注释的了解。‘法’是八股文的文章布局。‘辞’是考生的笔墨构造才气和表达才气,‘气’则是文章思惟性的浓度。
至于同考官了保举了,却没有被采取的卷子,正副主考官也需求加注批语,申明没有登科的来由。
究竟上,试卷的去取衡量,专在二位主考,这也就是说登科与否,都是正副主考官说了算。如果同考官保举上来的试卷,获得了副主考的承认,那么他便会在卷子上,用黑笔写个大大的‘取’字,写明保举来由后,送给主考官。
这一次登科的前五名全数是这三个处所的,却没有人质疑不公允,反倒都说:“心折口服。”可见绍兴府的考生程度超高,是统统人公认的。
为了包管好的试卷不被遗漏,他又当真核阅了每一份落卷,一向到张榜前一天,才从落卷中找出六份上好的,凑齐了九十五人。
在监临官的主事下,试卷先被送到至公堂东侧的收卷所,在此中清算码放,盘点数量,并停止开端的剔选……凡是破坏、污渍的试卷都会直接被拿出来,送回至公堂中,由监临官考核以后,蓝笔誊写。其他合格试卷则用印图章,再命人转送左边的弥封所,由其将试卷上的考生信息,用厚纸周到糊住……在登科榜单公布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