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罗见老爹一副笑嘻嘻的模样,还嘀咕着准又打甚么重视,一听其人之言,立即就明白过来,嘿嘿一笑,道:“父亲,你这意义我也清楚,不就是想加上七哥,壮壮阵容,这别家一看,也会上门拜贺么,有面子,又有好处,可你也得想想,七哥现在这么着名,万一刘家、彭家也去书林斋给他拜贺,他干吗还来我们这啊?”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陈止竟也说了些江东大族的事迹,在陈腐事件上更是熟谙,犹有过之。
但不管如何,有贵静先生、刘侃等人背书,没人敢质疑遴选成果。
实际上,通过扳谈,陈止已大抵摸清了江东几大师族的环境,这也是本日辩论的收成。
这个设法,在书院世民气中出现,带来的是难言的别扭感,因为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没想到,现在却听到这么一个动静。
到了现在,谁还看不出来,十个奉书人的名额有个已被钦定――陈止都和那名满江南的才子论道了,若还成不了奉书人,彭城怕是没人能胜任这个位置了。
陈止压根没想过能成。
不过,这只是他们的一点怨念,几人也明白,有本日这个事,陈止不做奉书人,那才叫奇特。
如果是平时,陈迅见了陈罗这个怠惰劲,少不了一番怒斥,可明天却和颜悦色的道:“小罗啊,岁旦将至,你和你七哥说说,他一家人住在店铺里总归不便,不如搬过来,在我们这住几天,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陆映也晓得不便利持续下去,但还不甘心,就对陈止道:“本日与陈兄扳谈,受益颇多,来日再行请教。”潜台词就是说,这事还没完,我们今后接着来。
危难一去,没了共同仇敌,连合不存,陈边心机又起。
陈止与陆映的扳谈还未停止,和之前分歧的是,陆映说的时候,慢慢搬出江东几家的事例,试图用究竟来讲服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