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台笙确认了这点,遂立即将书收回,道:“先生的话本写得当然是好,但、您是否考虑过……加个别册?也许故事看起来会更完整。”
莫非要让人给他的话本写评?圈内谁会给他写这类东西?
但他回绝以后,这丫头竟也只是这般安温馨静地走了。
马车一起行至常家书肆,她下了车,掌柜出门相迎,领她进屋看这几日流水簿。她仓促看完账,又至书肆前铺看了看,与掌柜筹议了部分册本的位置调剂,遂说要归去了。
那徒弟擦了擦手,接过锦盒,翻开来看一眼,竟是一惊。
常台笙仓促分开了万花楼。
果然,不太小半个时候,向景辉便从里头出来了,一见常台笙,那双风骚狄花眼里溢出笑意来,也没急着开口。
“这个倒没甚么眉目,听闻那人奥秘得很,没有露过面。就连谈代价,也都是中间人在谈。”
隔壁屋子里的动静涓滴没有减弱的意义,常台笙还是面不改色地坐着。张怡青将茶壶端上桌,替她斟完茶,又立在一旁候着。
常台笙抿了一口茶:“问完了可否说闲事?”
百年崇园,物归原主。那些她幼年时听长辈偶然提过的一些琐细传闻,竟是真的么?她看着那块匾,思路仿佛跟着那些陈年旧事,回到了百年之前的姑苏府。
常台笙淡淡回看他一眼,声音波澜不惊的:“这个圈子里的小道动静你也信么?”
向景辉是圈中资格很老的人,跟他摆姿势只会自讨苦吃。
陈俨站在门口挡掉了一大片光,常台笙便被罩在那暗影里。她微微昂首,盯着劈面男人的眼睛,浅浅淡淡问了一句:“有事?”
“哎――《群芳集》是真筹算印还是骗我?”
这丫头清楚已是晓得了本身一稿多卖,但却没有炸毛逼问,反倒是可客客气气问他是否能写个别册,以辨别芥堂与兴贤堂的书稿。毕竟圈内重印再版的事也不希奇,谁家的稿子好,能看的东西多,代价更合适,天然是挑那家的买。
上面刻着“姑苏府崇园印”的字样。
不是我想,也不是我筹算,而是我要,语气有些倨傲,且有些不成推拒的意味。
制版徒弟细心检察手中那历经了百年光阴的牌记板,看到边角的小细节俄然慨道:“店主,这应是……常家人的技术啊。”
宋管事在一旁不明以是地探头去望:“这是哪家的?”
“没有。”掌柜道,“是路边上一个乞食老头帮手送来的,那老头是个哑巴,估计收人财帛受人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