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说,这钟繇的第二封信,说的就是长安有变,李傕和郭汜翻脸,包含钟繇在内的杨奉、董承等人,筹算偷偷带着献帝出逃长安,东归洛阳。钟繇建议曹操操纵好此次机遇,前去护驾。
看完这封手札,郭嘉眉头微微一皱,又高低来回把手札重新看了一遍,可还是甚么题目都没有发明。以钟繇对书法的酷爱。这封手札来的倒是合情公道,但又相称的分歧常理。
本来如此,这个钟繇还真够细心呢。
郭嘉翻开来当真一看,这第一封手札是援子的娘舅钟繇从长安寄过来的,问当初蔡邕写的《笔法》是不是在郭嘉这里?另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波拉波拉的,总之,作为蔡邕铁杆脑残粉的钟繇,在蔡邕身后,就只能把目标转向蔡邕的那些著作。而蔡邕驰名的才女女儿蔡文姬,半子郭嘉,加上郭嘉同时又是蔡邕的门徒,他们绝对是第一担当人选!以是,如果能够的话,钟繇想要找郭嘉借阅一番。
因而丫环捧了三卷竹简放到郭嘉面前,郭嘉眼睛眨了眨,三卷?甚么信这么长?在郭嘉的影响力,仿佛除了情书以外,就只++有渣滓短信会有如此篇幅了吧。
因为不管郭嘉是借还是不借,钟繇都会纠结的。如果郭嘉不肯意借,那钟繇必定会大急,想跟郭嘉好好说说,但又没法劈面细说,只能用手札来往,这一来一往的,每次只能说几句话,钟繇估计会急出病来的。至于郭嘉情愿归还,那更了不得,郭嘉没法到长安来,钟繇又没法到兖州去,明显对方都已经承诺了,都已经近在面前了,却始终拿不到手上,这不是要把钟繇憋出病来吗!
当然。这也是郭嘉受后代的思惟影响,在现在这个期间。这些当下人的谁敢啊!要晓得郭嘉可不止是他们的衣食父母,郭嘉还能随便决定他们的存亡!以是。郭嘉倒是没有去思疑这丫环的话。只是,三封信真那么巧撞在一起了?
郭嘉接过来一看,立即把头转向中间的丫环,丫环赶紧解释道,
这是为郭嘉的考虑,而为钟繇本身考虑,也是如此,如果寄给曹操,一旦被发明了,那钟繇可就伤害了。可如果是寄给郭嘉的话,又有借书这类合情公道的启事作为粉饰,则很轻易脱罪。真是一个心机紧密之人呢!
以是,还不如直接把两封信都寄到郭嘉这里,凭着两人之间郭援的阿谁干系,钟繇直接把手札寄给郭嘉,合情公道,毕竟直接给曹操的话,那也太敏感了点,并且曹操那么忙,也不必然能看到是吧。由郭嘉代为转交的话,则轻易很多。如此就不会引来不需求的曲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