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我们明天把贺一龙逼入绝地,只要不冒进,不求战,让贺一龙去急,我们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估计他这类文盲,就算晓得‘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也是靠听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才听来的吧。”
“末将服从!这便步步为营推动!不给流贼反攻的机遇!”
这些都给刘国能博得了正面战术上风,加上山谷狭小,人多一方也展不开阵型,在交兵正面两边能投入的人数始终是一样的,人多的只能留着当后备队。此消彼长之下,贺一龙初战得胜再普通不过了。
不然,部下这些大老粗必定没耐烦听完他掉书袋。
当然不是了,这只是他们诱敌的手腕,是为了让仇敌轻敌冒进,还得共同其他致胜的关头招数。井陉之战,韩信关头靠把陈余勾引出来,偷家赢的。
“大人,兵法讲究集合兵力各个击破,刘国能远来声援,我们如果缓缓而进,让他伶仃接受贺一龙多日勐攻、伶仃打硬仗,怕不是待客军之道。”
大隧山谷内尸横遍野,贺一龙部下的死硬老营死伤惨痛,还是冲不破刘国能的防地。
但是,这番话的鼓励士气感化明显是达到了。
刘国能就算想堵此山谷出口,也无险可守,两边只是在这谷底公允一战,他能够数倍之兵野战冲破。
沉树人娓娓道来,虽未亲眼看到战局,却也能把情势描画得如此推演清楚,让众将愈发有了信心。
而左子雄和金声桓也想喝采,却词汇量贵乏,都不知该如何描述对别人智力的吹嘘。
如果士气能够数据化,估计现在左子雄等人头顶上,都跟后代暗荣的《三国志》游戏一样,顶了个“士气120”的血条。
这冥阨道有三处关键,自北而南古称大隧、直辕、冥阨。大隧就是最北边的出谷口,现在被刘国能堵住的处所,中间的平靖关就是‘直辕’,而最南端的冥阨,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这里已经堵住了贺一龙重新折返南下的统统能够。
唯有在开打之前,在谋篇布局时,尽其所能把士气BUFF加到极限。
探马标兵来往搜刮奔驰,愈发衬托出一派肃杀的氛围。
众将很多也读书少,不知汗青典故,现在被点破,得知贺一龙犯了那么多“兵家大忌”,
“尔等可知,一千八百年前、吕不韦命人作《吕氏春秋》时,总结天下山川形胜,便在《有始览》篇中记录:
贺一龙到此,他部下定然都想到了,唯有死战突围才有活路,不然就是全军淹没的了局。我们不得防备着他们狗急跳墙、发作出困兽犹斗之烈么?”
倒是张名振还比较有主意,加上金声桓是刚来援助的客将,对刘国能的境遇比较有代入感。这两人便联手劝道:
“报!前军标兵已探查到贺一龙部龟缩进了平靖关,没有再前行,火线远处敌情不明,但能模糊闻声喊杀瞥见烟尘。”
他给刘国能写了一封信,内里陈述了本身情愿给出的前提,还但愿动之以情,让他别对流贼老哥们儿下这么狠毒手,还诚心肠就教刘国能死战的动机,看看有没有筹议的能够性。
贺一龙把初败的来由总结为“本身远来怠倦”,这才仓促结束第一天的战役,让军队好好歇息,同时思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