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已经是4050两白银了。
“这位先生,您这真是谈笑,10两,那我这本儿得赔成甚么样儿?
吴凤看着他,这降的还是不敷多。
13两这个价对瓦斯科来讲恰好是卡着本钱,能够接管,但这就是不赢利了。
但实在铁炮的本金是特别低的,只是倭国的贩子把铁炮的代价炒的很高。
这个代价说定了,你的枪我就多要一些,减少你的库存,如果你这有弗朗机炮,我也要买几门,如何样?”
“如许吧,瓦斯科我再往上加一点,但是我要跟你说,你应当在这东方也呆了几年了,你应当晓得东方银子的代价,你也应当晓得你这些东西的代价到底是多少,我就说出我内心的价位,13两,你如果再加一分,我们就不要再谈了,再谈无益。”
那不比现在这类日子好过吗?
讲真的,军器这类东西的代价一向都是起起伏伏的,按地区来看,比如靠近广东福建的海贼想要获得斑鸠铳,实在代价并不是很高,因为那边工匠很多,离得还近。
“瓦斯科,我要买的可不是一杆两杆,你买一杆枪,多赚一分银子,那数额就不低了,我只多出到13两5钱。
现在没有甚么市场调度这一说,兵器的代价完整就是看需求,按供应、需求这两方面来看。
瓦斯科为了今后能够多赚一点,对13两5钱的这个代价,咬咬牙,也就同意了。
如果把这些东西全数发卖归去,他的船根基上就会全数空出来,人手也能够空出很多,能够大肆的收买瓷器、丝绸、香料,然后回到欧洲去,用赚的钱,乃至能够买个爵位,成为一个贵族。
南洋各国也买了一些,但是这火枪他开的代价太高了,人家也不成能买那么多,也只是多则几十杆,少则一两杆归去研讨仿造罢了。
“先生,我承认您说的话说到了点子上,但是您给的代价实在是低得过分,如许吧,18两能够吧。您总得让我赚一点吧。”
“你这里库存有多少?”
而如果是北洋的海贼,想要买到斑鸠铳,那代价根基就要往上翻很多。
瓦斯科就是一个挺大的军器商,来东方的首要的目标就是把东方的瓷器丝绸以及香料运到欧洲,然后再顺道卖军器,只要能活着通过风波,活着回到欧洲那根基上就发了。
“哦,那您能买多少杆呢?”
在倭国一挺铁炮的代价是一枚金小判为根基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