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中,钱肃乐、林时对等举旗响义。
“黄斌卿暂不睬会他,只要他不做乱就行,如果他降虏或是来犯,你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击退便是。”
王之仁提示朱以海,舟山另有一个黄斌卿呢,至今没有答复半点动静,这如果他们都去绍兴,万一后院起火可就费事了。
乱世里地盘打来打去不值钱,但忠义之士是最可贵的。
紧接着于颖、郑遵谦、刘大刀等在绍兴府城举兵,斩降官光复绍兴。
只剩下少部分人不肯降,或死节,或心灰意冷不过问世事,只要极少一部分人还在驰驱运营。
不过绍兴得去。
朱以海更是亲身驰驱于海门、石浦、定海等地,把海门参将吴凯、石浦游击张名振、浙江总兵王之仁等都会聚到本身旗下。
“绍兴这趟是必须走的。”
满编是七千,战兵五千六,长夫一千四。
于颖他们打算着,堆积诸路义兵,合力打过钱塘江,光复杭州城,然后在杭州恭请朱以海即位称帝。
“孤筹算当即去绍兴。”
勇卫两营、旗手一营、加上京营三营,然后是张名振的浙江总兵标营一营,一共七营人马。
这位沈宸荃是个神童,九岁应孺子试成为秀才,崇祯十三年,才二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做了行人司行人,崇祯十五年,还做了福建乡试同考官。北京沦亡后,福王立于南京,沈宸荃被授为山西道监察御史,他上疏弹劾首辅马士英和阮大诚奸佞误国,差点被害。
更何况,朱以海还火急的想把这些人早点招纳过来,乃至将他们的兵马整合一起,这都是他抗清大业的本钱,岂能置之不顾?
原山西道御史沈宸荃、原兵部职方司冯元颺、原大理寺寺丞章正宸等也是纷繁募集乡勇呼应。
现在当这把火烧起来时,更多的人也情愿站出来了。
孙嘉绩、熊汝霖在余绍起兵,斩伪官复明帜。
原太仆少卿来方炜、兵部职方司主事来集之,领自募义兵扼七条沙。
台州、绍兴、宁波,三府大地上再次飘起大明的旗号,降虏的官绅成了丧家之犬,被世人鄙弃。
鲁王朱以海在台州最早斩北使和投降知府举起抗清大旗,随之即位监国,通檄天下,一起驱除鞑虏,复兴大明。
“于公请士绅萧痒、徐芳烈、何之杰等卖力募饷,以诸路义兵分防百里江防,刘穆守谭头窥富阳,郑维翰、金裕渡江守沈家埠,扼乔司联海宁。
设法是挺好的,但很难实现。
厥后外放苏松兵备佥事,南京沦亡,杭州投降,江南各地纷繁投降,沈宸荃回到故乡驰驱联络,朱以海在宁波斩谢三宾,他闻讯立马就带着乡党弟子们赶来。
张煌言本就是从于颖那边过来的,此时也不由的热血激昂,“于公大赞,短短时候,已经沿钱塘江修建起一条防地。”
沈宸荃是知兵事的,他对于颖等的悲观情感并不附和,更反对朱以海亲临火线,现在虽说各路义兵鼓起,能够战的没几个,万一到时鞑子派一支精骑来袭,岂不是直接就夺旗斩帅了?
恰是在这个头衔下,致仕在家的原副总兵刘穆便出来呼应,募兵五百,原任参将郑惟翰、都司金裕募兵五百,原中军守备许耀祖率左营官兵五百,原绍兴卫批示使武经国招义兵六百,前后会聚于颖麾下。
“浙江按察使行巡抚事于公奏报,本月中坐小艇携短童至萧山,民气机汉,贤绅义勇共擒伪知县陈瀛,虏帅命使渡江招降,于公碎其榜而斩其使,一面巡缉沿江,守截渡口,一面调集兵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