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山里来了朋友,便亲身接待。
固然说他也是二十年寒窗苦读考中进士,读了多年圣贤书,但这些年宦海沉浮,这宦海他也是早混明白了,仕进就为钱。
不过现在明军节制着本地的盐产区,鞑子节制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盐供应不敷,这盐代价很高。
这山里来的朋友,实在就是从太行山里来的,是大明天津总督土国宝的外甥杨国海。
“老爷,山里来人了。”
杨国海向张集发卖私盐,张集向土国宝卖粮。
“这只是第一批,只要张大人能够弄来粮,要多少盐我们也都能弄来。”
“一言为定。”
在正式开秤收粮之前,张集还特地别离聘请了各个合作火伴的亲信前来密议,有总督、巡抚的后辈、幕僚,也有驻军的将领亲随,乃至另有几大皇商的掌柜等。
去秋和今夏两季,张集已经捞了很多银子了,不但把借的三万两京债和私债都还清了,撤除开消外,另有五万多两银子。
“此次杨兄带来多少盐来?”张集笑问。
盐换粮还是比较划算的。
折银征银,可苍内行里头哪有这么多银子?
“马可不好弄。”
之前是每亩地田赋折银征一两,然后别的各项丁役折每亩二钱二分,三饷亩加三分, 统共是一两二钱五分银,然后张集等又在这个数上加征火耗两成,两钱四分五,平余等乱七八糟的持续加,耗上耗,甚么运送、耗损、吏丁工食费、运输费,登记纸笔钱,又加了两成。
换来的盐,在山西等地脱手,又赚一笔。
张集哈哈一笑,“我也需求高低办理的,好了,就先这么说定。”
以是跟客岁一样交银子还没完,他会把弄来的银子再向大户、粮商,百姓摊买,一石粮给二两银子,还要短一钱。
张集笑笑,“我尝尝看,如果能弄来马,浅显马三石盐换一匹,好马六石盐换一匹?”
但这还没完,因为张集要的是粮,粮更值钱。
有钱便能够走门路,便能够跑官,跑到肥缺,又能够捞更多银子,到时就能办理干系,找到更大背景,升更高的官,弄到更肥的缺,捞更多银子。
“晋商手里还会缺马吗?”
“还是照先前老端方,一石盐换一石粮?”张集问。
不过贪婪的张集可不晓得甚么叫见好就收。
百姓粮折银,五两二钱二一石,从百姓那买倒是一两九钱一两。
“大人一亩地左折右折的,最后折出一亩征银五两二钱二,百姓缴的出来吗?何况这两年山西这环境?”
当然,淮扬苏松属于盐产区,盐便宜。在本地,特别是陕西盐就比较贵,华州盐最高时卖到百斤九两银。
盐比粮便宜好几倍。
杨国海却又道,“另有个事想跟张大人筹议一下,你看我们合作的这么好,大人在山西这边,如果晓得些对我们倒霉的动静,比如说山西兵要过井陉进河北,能不能提早告诉下我们?”
比如法玛上弄点手脚,用旧法玛乃至直接用假法玛,加上那些吏员称量时的伎俩,一百两银子能够在法玛上弄到三两,然后称量时弄手脚等又能弄到五两。
“好。”
前后就是六七倍的银子动手。
这脑筋是挖空心机了。
张集先把地丁银折成实粮后,再又要求百姓按时价折银上缴,先前一石折一两,现在时价定的倒是一石折银三两,这转换一下,本来一亩缴银一两七四,现在就变成五两二钱二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