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建安二年)夏六月,李傕、郭汜等将兵攻破长安,大掠数日。百官公卿自司徒王允以下死难者计有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司隶校尉黄琬、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等大臣。至于吏民死难者,不计其数。
天子见朱儁站了出来,不知怎的便又想起本年年初之事,忽觉一阵心烦,便道:“诸卿且退,此事他日再议。退朝。”
天子不见朱儁,倒是去见何太后去了。途中,天子心中也是心乱如麻,想着建立宏伟帝业,又怕冒了风险到时甚么都没有了。便边行边问陪侍道:“殿中此事,汝等觉得如何?”
朱儁闻言心中一愣,兵贵神速,不早日定下来,再拖一拖,搞欠功德情又有变。因而便欲再言,却见天子已然起家,转向后殿去了。
天子沉默不言。
他便是晓得刘备一片赤忱,却也不敢赌。贵为天子,固然现在的大汉之主不像他父皇时那么风景、那么权势无双。可却也比起他之前的光阴来,要好很多。最起码,衣食无忧,另有宫中诸多美色任他享用。他不敢信赖他的皇弟在长安做了天子好久后,会舍得放弃这统统。如果他的好皇弟,在关东将帅入长安后,大肆拉拢……
在当时的洛阳大臣,皆为董卓掳走以后,在现在的洛阳,朱儁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老资格。他一站出来,其别人便不再群情了。归正出兵也好,兵戈也罢,都是诸侯的事。洛阳朝廷现在要兵没兵,要粮没粮,除了多量量的爵位外,还能丧失甚么?如此惠而不费的事情,还会商甚么,随便天子如何决定了。
诸人闻言大喜,这些人,固然对先帝、对董卓恨之入骨,但对大汉却仍有着浓烈入骨的感情。刘备此言,正合其意。若天子降旨,诸侯起兵,到时大汉将又重新一统,不复当下之分崩离析。目睹大汉光辉可重现,诸臣纷繁表示附和。坐间,荀彧道:“主公此意甚佳,若诸侯不该,当如何?”
何太后哼了一哼道:“刘备未上书之前,可曾有诸侯论及此事?益州刘焉为何独不参与此事?扬州刺史又安在?天子,你想过没有。起兵西向,胜利了,天下人念及的是刘备等人的功绩。失利了,将又会归咎于天子。更何况,真胜利挽救了你的那位皇弟,到时诸侯尽西,而洛阳空虚。万一有变,将置我母子两人于何地?”
刘备又亲书数信,使传之冀州袁绍、幽州刘虞、公孙瓒、兖州曹操、荆州刘表等处。申明短长,劝说其等一起上表朝廷,压服天子。
朱儁跺了顿脚,毕竟不甘心,因而复今后殿追去。行至途中,却被一名小黄门给拦了下来,满脸堆笑的道:“朱老将军,陛下有言,身材不适,还请老将军回返。”
天子心中翻滚,要皇弟放弃帝位,他如何能够会承诺?换作本身,也绝无能够承诺!真如母后所言,此事有大风险,还不如保持近况,最起码,本身与母后的安危有保障。说不定,凉州反兵贼性大发,一不谨慎便把皇弟给……天子心中险恶的想道。
洛阳朝堂,诸臣议起兵之论,民气各一,谈吐纷繁。有建议起兵的,有建议暂观其变的。老臣朱儁一力主张起兵,或许是年初的时候被天子弄怕了,朱儁亲身站了出来,道:“若陛下有西向之心,老臣甘为帅臣,率精锐之众,为陛下收关中、定凉州,使国度复一,大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