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伏完自不消说,杨彪乃四世三公、弘农杨氏以后。此时在朝为司空。刘范、刘诞乃益州牧刘焉之子。在朝随驾。此时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为治书御史。刘和为幽州牧刘虞之子,亦在朝随驾为侍中。
刘焉与刘虞都是宗室父老,想来如果能去益州与幽州,再自请去帝号,檄书与天下诸侯共尊皇兄刘辨。如许使四海以内,令出一人,再有豪杰互助,大汉再度复兴,必定不难。
杨彪心潮涌动,看着面前这个小小少年。这孩子,固然贵为天子,却在几岁时,便为董卓所勒迫,担惊受怕好几年,是以到了现在,不但身材肥大,神采惨白。身高也不高。可就是这么一个肥胖的身材内,却具有着一颗炽热忘我的心。罢罢罢,既然天子都不畏死,一心为天下、为大汉谋。我家世代为汉臣,又岂能畏手畏脚,甘于人后?
刘范乃刘焉嫡子,身材高大,威武雄浑,其人少言寡语,喜兵事不好文。父疼季子,爷爱长孙,这话放在大汉仍然没错。刘范与刘诞兄弟俩个为人朴重,不爱巧舌。是以没有两个弟弟刘瑁、刘琮讨父亲刘焉喜好。因而刘焉入蜀时,留下兄弟俩个在京随驾,带了老三和老四一道入益州。
刘范见天子如此,忙拜道:“臣等乃大汉宗亲,世受皇恩,陛下但有所命,臣等必将披肝沥胆,在所不辞!”
杨彪叹道:“陛下既有此心,老臣敢不效死。不过,欲出走长安,此事还须从长计议。不知陛下欲往何方?”
董卓身后,刘协还将来得及松一口气,成果因为朝廷措置不当,凉州系起兵背叛,攻破长安,收三辅官与司徒王允等下狱杀之。幸亏他出面好言抚之,并赐以高官显爵,这才安生下来。可惜,武人秉政,局势更加腐败。
刘协早就想走了。投奔谁,他也细细思虑过。之后果为担忧有性命之忧,他的第一首选是益州,第二首选是幽州。
天子先前还面露忧色,听到厥后,一张小脸却已经垮了。他思前想后,想了无数个夜晚的周到打算,却被杨彪寥寥几句,便击得四周漏风。他也听出了杨彪的未尽之意,若想出函谷关,那更是想都别想。这一下,出逃的门路便都绝了,这该如何是好?
刘协固然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但这些年风云变幻,早就见惯了鲜血与灭亡。被董卓掳到长安,一起上,尸横遍野。再在长安,每日受董卓凌辱,朝不保夕。对生与死,说不上云淡风轻,固然仍然惊骇,却也能安然面对了。这,就是生长。本来应当锦衣玉食、平生繁华的皇子,却因时势崩坏,敏捷的成熟起来。
杨彪又道:“陛下,还应做其他筹办。可遣刘侍中出走幽州,说刘幽州遣兵来迎。小婿卢敏,乃尚书卢子干之子,今在刘玄德帐下听用。陛下可书一道圣旨,我遣小儿杨修持书往青州,说刘玄德率兵来迎。刘玄德,中山靖王胜以后嗣,亦为大汉宗室,听闻几度欲起兵西向,却被洛阳天子与诸侯所阻。陛下亲书,必定能说动其出兵。”
天子哽咽道:“自董贼乱政,胁我来此,数年矣。数年间,董贼视朝廷严肃如无物,随便踩踏之。幸彼苍保佑,董贼已死。且皇兄与太后得脱,于洛阳复位。我今意欲东归,自去帝号,共尊皇兄,以使天下令出一人,保我大汉绍统不断。还请诸卿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