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新政,不过就是这几条。
二是免赋,在免口钱,免赋钱,为贩子供应布衣划一候遇方面,百官也与刘备争辩过很多次。最后还是刘备胜出了。毕竟现在铸新钱的是刘备,而朝廷自天子到百官,都得依托刘备的扶养。归正这钱都是刘备的,以是百官们也懒得去争了。当然,在对鼓励生养以及尊老方面的政策,他们还是很附和的。感觉刘备不愧是郑玄亲传、名教弟子。
刘夫人把刘备唤到身边,笑着从榻上取了一袭衣衫来,道:“我儿返来了,来尝尝看这件衣衫是否合适。”
天子高居殿上,殿下太傅、三公与文武百官俱在。不管之前的朝廷百官对刘备有甚设法,现在也只剩下了满心高兴。自来青州以后,朝廷所能节制的地盘越来越大。眼看着这一仗以后,袁绍毁灭期近,冀州大半已然到手。杨彪他们如何不欢畅?
自党锢之祸以来,天下士人、豪强很多已经和汉朝廷离心离德,这也是为甚么扫平黄巾以后,诸雄并起的一个首要启事。
刘备听了,对天子拜道:“臣岂敢居功。幸赖陛下洪福也。”
但党锢之祸,说白了不过是汉朝廷内部的权力图斗达到激化罢了。把统统任务推到天子与寺人、外戚身上,那也是一种汗青虚无主义。士人常常指责寺人为祸处所,扰乱朝政。但为祸处所最短长的,并不是寺人,而是处所士族、豪强,以及与寺人勾搭在一起的士族。想来寺人们也是很委曲,凭甚么你们士族就能侵犯地步,发卖私盐等等,咱家就不可?
刘备也曾在太学中待过。他很清楚现在的太学是如何一回事。在他看来,入了太学,那么就好好肄业,别弄些别的花样出来。当年士人的民风就是好名养望。当然这也是出于保举制上的需求。如此一来,太门生们便相互标榜,相互结托。从而结党以营谋进身,牵引同类,淆乱是非。太门生们在激立名声,相互题拂,品核公卿,裁量在朝。那另有甚么心机读书?而能入得太学的,又都是天下精英,身后各自有一个家属在撑着。因而便搅乱得当时的洛阳乌烟瘴气,也激发了很多本可制止的不良事件来。
第二日,沐浴换衣后的刘备,上朝了。大将军出征,班师后天然要向君王复命。昔日刘备征幽州回来往见天子时,曾被殿前军人以戟交颈,曾发誓此习不改,毫不入朝。此次倒是没有此等事了。
天子见了刘备,笑道:“大将军为国劳累,奏凯而还,朕当设席,为大将军贺!”
最最首要的,还是教诲。杨彪自来青州以后,一向追求重立太学。杨彪要立太学,刘备自无不允。但他却要求杨彪在太学中实施青州书院的体制。两人曾为此闹得不欢而散。
天子哈哈大笑。刘备界桥一战,打得袁绍落荒而逃,贰心中实在是畅快。袁绍先是另立他皇兄、现在又立他皇侄,当初他东归想的也是去投袁绍,成果被他拒之于关外。天子又不是真正的圣贤,这心中如何不怨。现在被本身的大将军给打得即将败亡,就别提这欢畅劲了。
到得晚间,却又是别有和顺万种。其中滋味,难以言表。
君臣宴罢,就开端议事了。刘备秉政,固然出征在外,但内政却被长史荀彧等幕府诸人给紧紧把控着。
一是授田,官府将大量的无主之地收为官有,除了犒赏有功将士和作为百官俸禄的禄田以外,还会免费租赁给百姓耕作;又鼓励官方开荒。开荒所得地步则造册为开荒者统统;统统地步,实施三十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