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个店铺还让一个店伴计看不起,生一肚子的鸟气,周致不由火往上撞,想要和这伴计争论起来。可转念一想,和一个伴计争论仿佛也没多大的意义,以是便强自忍下。
说来这老者家里倒是有一块上好的易水砚,但那是他作为藏品的,每日都要擦拭赏识一通,自是不拿出来卖的。
“你如何就说我家没有好砚?你能看出个甚来?”老者还未说话,那伴计小七却抢先急了。
实在明朝的很多天子都极其喜好书法,像仁宗、宣宗等。朝野上的很多人也都非常正视临帖,特别是姿势俊美雅丽的楷书和行书,如许的书法倒是以赵孟頫和管道升佳耦见长,以是时下贱行的自是他们的字帖。
也难怪了,大明北方本来就比不得南边读书人浩繁。庆都县又是一个偏僻小县,这高昌镇虽说有些繁华,但读书的人却也不是太多。虽说高昌镇上只要如许一家笔墨纸砚的店铺,但是能勉强保持下去已经实在不错了。
周致话音刚落,那老者就呵呵的笑道,“说的很有事理,不过好砚难求啊!”
“哼!你说的倒是很有事理,可那也需看甚么样的人看砚台,像你如许的农夫看了也是白看,莫非你能看出个吵嘴来?哼!奉告你,这里的砚台就没有少于半两银子的,你还是莫要看了。哼!如果摔坏了,你也是赔不起呐!”
他这一声立即起了感化,那被唤作小七的伴计旋即后退了几步,让开了周致。不过还是噘着嘴朝那老者说道,“掌柜的,您看他像买东西的人吗?”
他说着话竟然上前做推搡周致之状。
在后代周致所习练的就是管道升和赵孟頫佳耦的书法,这里虽满是假货,他也忍不住捧在手里,耐烦咀嚼起来。
店铺里只要一个头戴棉帽,身穿玄色棉袄的二十岁高低的小伴计。他那棉袄缝制的甚是粗糙,很多线头还露在内里,看上去很有些肮脏。
周致便不再看砚台,走到字帖前翻看起来。架子上面摆放的字帖自是很多,有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中秋贴》,以及颜真卿,蔡襄等书法名家的字帖。
店铺当中各种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倒是齐备,列举的也非常划一,只不过有些却蒙上了一层细细的灰尘,看似有些时候没人动过了,显现出这家店面的买卖也并不景气。
旋即拿起一块砚台,先是打量一阵,而后又细细抚摩,然后用手指看似随便的敲,最后又是托在手掌衡量一下。
伴计小七虽心下万分不满,也只好缩着头闪在了一旁。
那老者看周致这一看二模三敲四掂之法,不由悄悄称奇。暗道,这小子倒是个懂砚台之人啊,不像是那些知名童生或是秀才,见到了做工精彩的砚台便觉得是好砚,便吃紧的费钱买下。
提及来周致生的脸孔俊朗,可这些日子一向在蔬菜大棚过夜,又是每天玩弄蔬菜,此时的那张脸不免就有些肮脏了。
初唐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也是很多,最多的却当属赵孟頫和管道升佳耦的临帖。
老者狠狠瞪了那伴计一眼,那伴计更是羞臊的满脸通红,踌躇了一阵以后,最后还是满脸堆笑上前紧紧号召起周致来。
此时他正坐在炭盆前打着打盹,听到脚步声仿佛激灵了一下,便要站起。而后俄然看周致穿戴陈旧,脸上也是一团黑气,立时便不转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