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臣下上殿面君时的东西,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能够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制止忘记。
“皇上驾到……”
“啪……”
“回禀陛下,鞑靼乃是化外蛮夷,不识礼数,宣之上殿恐轻渎陛下天威。”
“微臣附议杨阁老,主和……”
乐文本来还想看看这两个鞑靼蛮夷另有甚么话说,不过现在看来倒也不必了。
笏长2尺6寸,中宽3寸,明朝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
文武大臣顿时在朝堂以内,热烈了开来,文臣多数主和,而武将满是主战。
左列走出一人,乃是礼部尚书颜和正,他是和乐文、崔志、郑良才同科的殿试一甲第二名探花,他的官运也是极其通畅的,短短一年多,便做到了礼部尚书,也是让人望而兴叹。
司礼寺人辛勒听到天子的旨意,便接着朗声道:“宣鞑靼使臣上殿!”
“颜爱卿,有何不成之处?……”乐文心中有些不悦,但是大要却假装若无其事,压着心中的一丝肝火。
“微臣附议顺天侯,主战!”
“过分猖獗了,如果朕本日清算下你们两个蛮夷,恐怕要让世人笑话了,来人,把这两个蛮夷给朕拖出去,打到死为止。”
(未完待续。)
“启奏陛下,微臣不附和杨阁老的发起,微臣觉得应当派兵迎击鞑靼。”
“跪下!”“可爱的蛮夷……”
乐文听过杨廷和的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脸上没有涓滴神采,杨廷和也不晓得陛下是是否同意他的建议。
“是,陛下,当今鞑靼人不竭的骚扰我朝边疆,所过之处烧杀劫掠无所不为,不过他们也是为了粮食,如果能媾和的话,分他们点粮草,想必鞑靼人也不会再骚扰我朝边疆了。”
文臣们没有说甚么,但是武将们就不乐意,纷繁指责着让这两个蛮族鞑靼跪下。
阿谁鞑靼正使不会说汉语,便在副使耳边小声说了几句,那副使眸子一转,便冷嘲笑道:“呵呵,上国使臣,不拜下国之君!”
而副使则是一个晓得汉语的鞑靼人,身材肥胖,面孔丑恶,让人看来就生厌。
乐文一摆手,安闲的坐到龙椅之上,悠悠道:“众位爱卿平身!”
颜和正言毕,其他的文官也有几人附议。
“微臣附议顺天侯,主战……!”
崔志双手固执象牙笏,决然决然道:“回禀陛下,微臣觉得鞑靼人是喂不饱的豺狼,如果和他们媾和,定然有损我****国威,故微臣觉得千万不能与那鞑靼媾和!”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群臣齐声山呼万岁,声震殿宇。
武将们已经撸胳膊甩腿,想把这两个蛮夷给打成肉酱了。
“谢陛下。”群臣齐声谢道,然后才缓缓站起家来。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那鞑靼派来使臣想要与我朝媾和,微臣觉得得能够媾和。”
乐文又是一拍皇案上的镇江山,寂然道:“众卿温馨,既然鞑靼使者已在殿外,不如就宣其上殿一见吧。”
说话之人恰是右首第一人的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双手拿着笏板,朝天子陛下躬身下拜施礼。
金銮殿之上,司礼寺人辛勒手中持着一把浮尘,缓缓走到介上的龙椅之旁,扯着嗓子高呼了一声,殿下正在群情纷繁的文武百官便立即止住了话语,赶紧站好各自的位置,然后分为两排昂首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