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朱安然,见过大人。”
三品大员和朱安然之间的比武,天然也吸引了天井中其他的官员,俱是将视野集合了过来。
“你......”赵虬看着朱安然,又气又恼,最后拂袖而去,施礼之事不了了之。
见朱安然直起家,面前的三品大员更是不满了,浑身披发着高冷的气味,哼了一声,目工夫沉的看着朱安然责问道,“你是跟谁学的礼节,见了本官为何不跪?宦海礼节置于那边?”
“本官忝为兵部左侍郎。”三品大员瞥了朱安然一眼,自大的回道。
一个没有功名的人,见了本官,还不下跪吗?赵虬目光直视朱安然,不言自威。
当然,如果官职相差特别差异,你又非要更进一步表示敬意或是奉承的话,你也能够行顿首或拜首礼,顿首和拜都城是跪礼的一种。当然,并不强求,纯属志愿。你做,没人拦你;你不做,也没人说你无礼。
方才朱安然在门口被锦衣卫查对身份时,世人都已经重视到了,特别是当晓得朱安然就是本日陈情的配角之一时,更是吸引了世人的重视。
朱安然刚走进天井,就过来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蓄着长长的髯毛,身着三品红色孔雀官服,目工夫沉的走到朱安然跟前,居高临下的问道。
朱安然走进天井的时候,又被立于门口两旁的锦衣卫查抄了一次,检察了朱安然的印鉴及刑部公文才被答应入内。
跪?
“多谢大人相告。”朱安然拱了拱手。
太祖的训示是凡司属官品级亚于下属官者,禀事则跪;也就是说同一个部分的下级,向下级禀报事情时,要下跪。同一个部分才合用。并且太祖的这个训示也没有真正获得贯彻履行,就跟他发的《大诰》一样,太祖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本,但是等朱元璋归天后,就落空法律效力,成废纸了。
哦,怪不得一见面就咬我,本来你就是赵大膺的叔父赵虬啊。
“嗯?”
就在世人觉得朱安然服软了的时候,却听朱安然又反问了一句,“不知大人高就那边?”
好吧,这是耍恶棍了,不过耍恶棍谁不会啊。
天井内的众位官员,不免又多看了朱安然几眼。
本身引经据典,没想到反被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自有前例。”赵虬微微眯了眯眼睛。
赵虬看向朱安然。
进入天井中,朱安然的装束也引发了世人的重视,太鸡立鹤群了,世人都是官服划一,就朱安然是常服还斜挎了一个布包,想不惹人重视都难。
“下官不明白大人的意义。”朱安然微微勾着唇角,摇了点头。
在大明下级官员见了下级官员,常例是要向右边挪动,揖手两次,施礼问好。所谓揖手是指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放在右手上,手臂从自额头上方下移到胸前,在揖手时身材鞠躬四十五度。
“你就是朱安然?”
“方才大人也说了,凡司属官品级亚于下属官者,禀事则跪。大人乃兵部上官,下官乃翰林院侍读,司属于翰林院,而非兵部,且下官此时也非禀事。是故,无需......”
朱安然揖手施礼后,听到头顶传来一声不满的冷哼。
“我大明立法奖惩清楚,依《大明律》等律法论罪定罚。从未有过未经审判,而直接科罪惩罚的事理。现在,陈情尚未开端,罪恶不决,大人就暂革了下官的功名,是何事理,所依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