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忙又命李儒论述了一遍当时景象,听罢不由抚掌,慨然道:“此周亚夫乎?文远有大将之风也!”
董卓先前对胡轸河阳津之战的期盼要大于张辽,但现在胡轸兵败河内,证了然关东诸侯战役力不容小觑,如此一来更显出张辽得胜的可贵。是以李儒一提到张辽,董卓的表情便好了些。
此战,张辽还是点了前次出战的兵马,高顺、樊稠、王方,加上他部下的几雄师侯,张健也想出战,但因其杖伤在身,被张辽峻厉回绝。
李儒抚须道:“袁绍大胜,必定兵将骄贵,看似更盛,实则意怠,此战一定不成为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一旦得胜,局必将可窜改。只消迟延些许光阴,一旦河东得胜,精锐兵马来援,关东群贼不敷畏也。”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董卓一亡,他们这些谋臣将士恐怕也难以保全,一贯标榜大义的关东诸侯岂会放过他们助纣为虐的暴徒?
张辽一听,顿时晓得董卓现在情势不好,急需一场败仗来挽救局面,当即沉声道:“辽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他忙悄悄立在一旁,不敢多说。
而河东的白波,关中的皇甫嵩,凉州的马腾韩遂,乃至朝堂以内的关东权势,岂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如果不采纳雷霆手腕,董卓转眼就会堕入四周楚歌的伤害地步!
董卓忍不住又盘桓起来,他本已筹算回雒阳以雷霆手腕清算残局,但张辽这一请战,竟令向来刁悍霸道、专断专行的他一时之间心机扭捏、举棋不定起来。
“好!好一个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董卓看到张辽如此自傲,心中大定,大笑两声,一拍案台,决然喝道:“老夫准汝出战!此战若胜,必有重赏!”
“哦?文远?”听李儒提到张辽,董卓面色和缓了些,坐到席上,随口问了一句:“传闻他被打了三十杖,是如何回事?”
说罢,董卓又可惜的叹道:“可惜文远归附太晚,兵马未几,练习不敷,不然河阳津之战,若令文远领军,岂能不堪?”
不是扣问,近乎是要张辽立军令状的口气!
便是当初他听到张辽大破王匡的时候也只是欢乐,而没有震惊。
“战!”斯须,董卓猛一击掌:“老夫只要小胜一场便可,若张文远得胜,必有重赏!文优,速速传贾文和与张文远来见老夫!”
“胡轸误我!胡轸!啊!气煞老夫!”
李儒忙道:“儒刚见过张文远。”
不过,贾诩派出了儿子贾玑,倒让张辽多了很多压力。毕竟是夜战,伤亡不免,如果贾玑有个三长两短,他又如何返来向贾诩交代。为了保险,他将贾玑留在身边,统领亲卫,代替张健的位置。
李儒忙道:“吾为相国而贺,得一员大将,足胜千军。”
李儒看董卓表情好转,明白了本身小计得逞,忙报告了张辽本日在校场上的所作所为。
袁绍必定会将战况大布于天下,此消彼长,雒阳守军士气降落,关东诸侯看到董卓如此不堪一击,很能够顺势而进,一举攻破雒阳。
贾诩最后一句话就是提示张辽,即便是一个思疑,也不容忽视,必须去找李儒帮手。
看董卓宣泄了一通,略微平津下来,李儒忙拱手道:“相国。”
李儒趁机道:“相国,方才文远前来请战,要于彻夜突袭袁绍。”
因为一场败仗,或许有幸运或偶尔的身分在内,但能因军纪而当着全军将士自杖三十,这毫不是等闲人能做到的,这表现的是一小我的果断、派头和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