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发笑道:“父老何出此言?南风虽好,莫非这东风、西风便不济事乎?”
荀彧指着紧邻一个盐畦道:“待第一畦芒硝析尽后,已是来年三月,则引此卤水进入第二畦,到夏初之时,卤水大要有此白絮天生,盐工称之为‘发恍惚’,此时卤水谓之阳水,阳水仍然甚苦。”
王邑点了点头:“禀将军,恰是如此。”
“哦?”张辽看了看尽是等候的老盐工,笑道:“说来听听。”
他天然晓得,温度在很多化学反应中都起着很首要的感化,而东南西北风的分歧,多在于暖流和暖流的不同,应当是这个身分形成了盐水中芒硝或其他物质含量晋升,导致结晶出来的盐发苦。
在他看来,只如果风力,就能加快蒸发,应当不分东南西北风吧。
荀彧、郭嘉不由啧啧称奇,纷繁感慨造化之奇。
盐池中多有其他杂物他晓得,如果是后代,通过各种化学手腕,天然能等闲分离,但这个期间,他们倒是如何分离的?
张辽奇道:“如何分离芒硝?”
张辽在一处盐工捞采处停下,尝了尝他采出的盐,皱起眉头,直接捞采出来的盐确切很苦涩,与后代的盐味道差的太多。
整条盐池东西长五十一里,南北宽六里,池南横着中条山,形如卧弓,山顶有桃花洞,水流入盐池,作为盐池的水源,不然每日蒸发,迟早干枯。
听了张辽所说,那老盐工身子一颤,喃喃道:“将军此言,倒是有理哪,细细想来,凡东北风和西南风来时,气候多数发冷,恐怕恰是如此!……卤水冬出芒硝,夏发恍惚,莫非也是因为寒暖分歧的原因?”
张辽不由看向一旁的老盐工,笑道:“没不想这盐工当中,竟然另有人能唱出上古虞舜所做之歌。”
张辽点了点头,他明白荀彧的话,四畦法制作出来的盐多数都供了朝廷和公卿豪强,平常百姓吃的还是苦盐。
郭嘉连声赞道:“主公能观表而知本,吾不如也。”
张辽不由大奇,看向河东郡丞王邑:“果然如此乎?”
荀彧叹道:“此四畦法所产之盐虽好,却需历经寒暑一载,储存卤水有限,用时颇长,更不能出差池,故而所产之盐不敷以供应四方,百姓所食之盐则皆是直接引水入池晒制而来的苦盐。”
盐池极其宽广,但盐池四周斥地出来的盐田却更宽广,一望畴昔到处乌黑,只是盐田的漫衍却大大小小混乱不一,这是各个世家各自分别、各自晒盐的成果。
“此借天时之力也。”荀彧指着左边的一片盐畦,道:“盐工多将盐田分为四畦,第一畦最大,秋八月以后,引入盐池之水,日晒水耗,成为卤水,至隆冬之时,卤水中则有芒硝析于池底。”
不过这两种体例,范围和产量都太小,并且河东盐池之水带有苦味,这两种体例制出的盐质量差,都带有苦味,以是河东盐在商周春秋之时又被称为苦盐。苦盐普通都是卖给穷户百姓或是外族。
听王邑这么一说,张辽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荀彧和郭嘉也是大智之人,闻言顿时恍然。
没想到就在这时,天空俄然传来一阵霹雷隆的雷声,他们不由惊诧看去,却才发明不知何时天空竟然有了一片雨云。
张辽咧了咧嘴,正要正要说话,老盐工俄然又道:“将军,另有一事,我等盐工惑之久矣,冒昧请将军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