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叟大笑:“要不如何叫首善呢?黄公本就是此地父母官,因那甚么新政获咎了上面,这才罢免回籍。也不知这新来的县令行不可,万一碰上灾荒,他也能像黄公这般拿出粮食来么?唉,我看是没戏——”
李仲没想到这孩子猎奇心这么强,脸上神采逐步凝重,叹口气说:“三位有所不知。我等在这溪头村劳作,收得粮食一半抵了地租,一半用来充饥,年年如此,倒也安生。本年县城不知来个甚么官,竟要加征田税。这税加上去,地租必也得涨。如此一来,我们这些穷汉岂得够吃?黄公等一众豪绅向上陈情不果,便来找我们商讨。那另有啥商讨的?县里不管俺们死活,俺们只得与官爷们闹,闹到不加税,天下承平。”
白叟见是个娃娃,脸上暴露笑容,接过葫芦喝了一口又递还给刘禅,笑答:“老夫在此守田,防备山彘或野鸟偷食。”
打蛇打七寸,黄宣作为县内最大的地主,又当了这么多年的县令,他不松口,其别人底子不成能共同。这事理刘禅门清,是以起首要做的便是搞清楚黄家的秘闻,摸准他的脉。
“既然没人,接着往前走吧。”
杨戏随便夹了口菜,边嚼边和方才那中年人聊起天来。那人也已坐下,闻言嘿嘿笑一声:“小人祖上姓李,家中行二,村里人叫俺李仲。自记事起便与祖父、父亲在此务农,却不知祖上何年到此。”
傅灿闻言一愣,脱口问:“用自家粮替公家救灾?竟有这事?”
“如此说来,这村里的事李叔定然都晓得的了?”此次开口的是刘禅,近乎直接把李仲套成了李叔。
“敢问大兄姓名,几时到这溪头村居住的?”
刘禅随口冒出一句。在他的印象里,只要办丧事的时候村里人才会聚得这么整齐。
想到此杨戏抬眼看了看刘禅,暗想:“公子公然不凡。若非他带我二人来此,这等民情坐在县衙里便想破了脑袋也别想搞清楚。”
“唉——”,又一声长叹,此次发声的倒是杨戏。他贵为一方家主,一向神驰着治国理政。可直到本日坐在了农夫中间,才真正体味到民生的艰巨和管理的艰巨。
那农夫听了,敛容答道:“远来是客,见面为亲。吃顿饭睡一宿,本为待客之道,哪有收钱的事理?何况这些饭食本是黄公相赠,我等焉能买卖?”
傅灿让李仲噎得吐也不是咽也不是,脸涨得通红。没张嘴先看到刘禅表示,只得垂下头来,杜口不言。
傅灿心想这小公子还真不认生,直接跟人家攀起亲戚来了。赶快捂着嘴轻咳一声,替公子答道:“此乃吾二人主公之子,因天晚无处落脚,却须叨扰李兄了。”
李仲赶紧摆手客气:“那里话那里话。高朋若不嫌弃,固然在我家安息便是,叨扰二字却休提起。”
这是两间草屋围就的小院,一间是李仲佳耦的房间,另一间则是三个儿子的卧房。李仲媳妇筹措着让俩儿子搬到本身这边来,腾出房间给刘禅三人用。三人一时又感激又不忍,想要推让再找歇脚处,却禁不住李仲一家美意挽留,只得住下。
说罢指了指身边的妇人与两个小伙子,笑曰:“这是贱内,那是小人两个儿子。另有个垂成本年二十,去县里服了兵役,不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