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又惊又怕,从速把这份圣旨揣入袖中,关照崔琰:“此尚不成即颁,卿可暂退。”说着话就把殿门给关上了。
随即五臣入觐,曹操命曹髦向五人叩,五人急让。曹操道:“今吾孙膜拜卿等,异日卿等当念此德,善辅孺子。”便命秘书草就遗诏,暂置内廷,以候大丧日启封宣读。
崔琰崔季珪,本来受郗虑、是勋等人架空,被赶出朝堂,还是前不久曹操俄然间想起他来,亲笔圣旨征拜,使入值秘书监。照事理说圣旨颁,必经中书。征拜官员,必由吏部,但现在的中书令是王朗而非是勋,新任吏部尚书为董昭而非陈群、陈矫,脾气都不敷刚正,对于天子粉碎轨制的事情,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说了,不太小小一个秘书,又何必横加禁止呢?
实在曹操重用崔琰的企图。明眼人全都看得出来:是宏辅贵为太尉,现在又荷多数督之任,曹操能够压抑得住他,如有不讳,幼主即位,那事情还真不好说。特别满朝文武。大多与是勋相和睦,总得找几个跟他不对于的家伙出来,好均衡一下局面吧。那么谁跟是勋不对于呢?眼下即有三人,一是崔琰,二是杨修,三为陈群。以是曹操先用崔琰,再征陈群为冀州刺史,复赦杨修之罪,使为临渭令——前面那二位,曹操也跟曹髦打过号召啦,汝若即位,可试召用之。
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曹操被医者施了针,又已复苏过来,模糊闻声曹髦在跟人发言,就问:“何事?”曹髦从速上前,先命大夫、宦者都后退,然后靠近曹操的耳旁,低声禀报导:“崔季珪拟诏毕,特来候旨。吾料太尉不日便可定蜀,陛下前日与臣所言之计,乃可行否?”
曹髦从速安抚他:“前汉中有信来,云雄师已至雒城,蜀贼两分,不日殄灭,陛下但安养数日,料必有捷奏抵阙。”
...
曹髦双眼略略一眯:“此非朕之诏,为先帝之诏,其谁敢驳?”(未完待续。)
崔琰就此得归洛阳。并且很快就重获曹操的宠任,其在监中权势,仅在秘书监邢颙之下——再说崔季珪本就是邢子昂的荐主,邢颙也不便利压抑他呀。
贾诩曾经建议,迅封闭通往汉中、巴蜀的各处关津,禁止曹操驾崩的动静传入益州,因为当时还没有获得蜀地已定的动静,就怕引发军心动乱,或者加强蜀人顽抗的决计。
群臣齐声恭贺,完了都说,该当立即颁诏报酬有功之臣,以安蜀地,并且从速把是太尉给召返来。曹髦点头:“先帝遗命,可使护国前去镇蜀,以易太尉也。”
崔琰说那又何必给他这个机遇呢?“若陛下不颁此诏,太尉还朝之日,何故酬功?故臣觉得,当暂密先帝驾崩之事,即便护国入汉中,以召太尉还。若觉得先帝犹在,即生怨望,亦不敢反也;再塞其归程,即反,亦不得进之虢洛矣。”
曹髦当场就给说愣了,半晌答不上来。崔琰趁机靠近一步,抬高声音说道:“臣亦知太尉实无过而有功,然先帝属臣草诏之际,云太尉位高,难以加赏,前已加郡公号,今欲酬其功,得无裂土而封王耶?乃草是诏,使削太尉衔,召彼还洛。国度以是得安,天子以是而重,太尉亦以是而不至为文种、范蠡也。先帝所踌躇者,恐太尉欺陛下幼弱,受此诏而反,即不反,若即据蜀而要,必伤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