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武挥鞭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

我的书架

群臣闻言,皆是哗然,万没推测官方传言竟真是确有其事。

唐都忙是躬身应诺,顶着殿内群臣锋利如刀的目光,缓声道:“官方趋吉避凶,最常见的便是冲喜之途,陛下亦可如此。”

此言一出,殿内顷刻无声,堕入极其凝重的沉寂中。

汉人信奉和崇拜先人便可,宗教甚么的还是免谈了。

现在汗青的过程被刘彻窜改了,刘彻已即位为帝,袁盎也没早早死去,而是做了数年丞相,刘舍还是御史大夫,卫绾则从太子太傅改任中大夫,仍兼任太学祭酒。

唯有当明天子能引日神之力,为大汉万民驱邪避灾,然天子年事尚幼,神力未彰,需得先在来年春祭大典上祭奠日神,再于中元节祭奠为国捐躯的大汉忠魂,方能于七月廿九辛亥日聚日神及忠魂之力,引来日曜神力,毁灭北地灾神。

宣德命各个慈济观的观主将世家大族送来的香火钱尽数收下,并投桃报李,在布粥施饭乃至救灾时恰当的为那些世家立名,向百姓们提及他们出资布施的善举。

宣德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并不陈腐,反是极其狡猾厚黑,这亦是他最被刘彻看重的特质。

刘彻细细想好对策,便是遣郎卫执手令,急召正在中原巡查各处慈济观的宣德,命其快马进京,不得有半分耽搁。

故而遍及大汉的慈济观没有鼓吹甚么教义,只是简朴的导人向善,扶助孤寡老幼,从信众处募集到的香火钱,也尽数用来广设粥棚,为贫苦百姓布粥施饭。碰到灾害时,更是出动听手,不吝倾尽统统的救济乃至收留哀鸿。

被吓到的可不止刘彻,另有诸多大汉权贵。不管是各郡县的世家大族,还是长安城的朝堂大臣,皆是被这股澎湃彭湃的民意海潮吓得战战兢兢。

朝堂之上,丞相袁盎最早提及此事,向高居御座的刘彻躬身道:“陛下,这等民言愈传愈盛,为之何如?”

刘彻深知若不尽早想好应对之策,待得天灾来临就会有大费事。毕竟他才刚即位,来岁还要大婚,若三月和七月就连降天灾,他的威望必然会因谎言而遭到重创。

“朕闻得那些传言后,已命太史令观察星象,便让太史令向众位卿家细说详情。”

官方言论的力量如此之大,便连刘彻这始作俑者都未预感到,在他骇然惊觉时,这股近乎大汉总动员的势头已是止都住不住了。

大浪袭来,谁若谨慎站到风口浪尖,必将被拍得粉身碎骨。

信奉长翅膀的鸟人或神驰乐土七十二少女的圣兵士,滚粗好么?

他虽有“硬项丞”的佳誉,但脖子再硬,也不敢将那些流言斥为讹传,不然若鼓吹出去,他必将被大汉百姓视作用心叵测的佞臣,晚节难保。

刘彻摆了摆手,出言欣喜道,复又叮咛唐都:“太史令照实说来,无需坦白诸位卿家。”

来岁三月,关中将连降暴雨,并伴跟着大量冰雹;七月辛亥,将呈现日蚀。

跟着慈济观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宣德身为大观主,已成为立名各地的大善人,又在刘彻暗中的推波助澜下,模糊有执玄门盟主的势头。

五年来,刘彻为宣德供应了大笔赀财,又命各地官府对其建立道观大开便利之门,宣德已将那些名为“慈济”的道观开遍了大汉诸郡。

刘通亦是醒过神来,扭脸望向御座上的刘彻,浑浊的双眸中尽是固执和担忧。

推荐阅读: 龙脉猎人     欧皇崛起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繁花散尽笑满面     学霸聊天群     中文十级的我异界无敌     重生之军营     怦然婚动     都市至尊狂少1     末世选中者     从一万年后归来     鸣闪异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