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 第58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8)
[15](德)耶尔格・布勒希,《疾病发明者》,张志成译,南海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3页。
[12](德)耶尔格・布勒希,《疾病发明者》,张志成译,南海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99页。
“减少干预”,给儿童“自在的氛围”才气培养出身心安康调和的儿童,这和前面提到的绝大多数“多动症”儿童来自管束严格的家庭,恰构成逻辑上的符合。如果说真有一种药能治孩子的弊端,那么“减少干预”和“自在的氛围”应当是最好的两片药。
注释: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西席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323页。
[6](德)耶尔格・布勒希,《疾病发明者》,张志成译,南海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88-91页。
[7](德)耶尔格・布勒希,《疾病发明者》,张志成译,南海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94-95页。
这些孩子是“病”了,但吃药能处理吗?“练习班”能练习好吗?我见过几个插手“感受统合练习班”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花了很多钱,但孩子的环境并未获得好转。
近年来,很多国际闻名制药厂大肆进军中国市场,海内制药业也生长敏捷。国际风行的医药营销形式随之在我国不但落地生根,并且发扬光大。新兴的庞大的医药代表步队,像密密的纽带,把制药企业和大夫紧紧地联在一起。一些有气力的药品出产厂家请大夫通过开处方或做鼓吹来倾销它的产品,并驳诘事。
把小我题目和交际题目当作医疗题目;
把生命普通过程当作医疗题目;
她颠末量年实际研讨得出的结论是:“儿童心机缺点和精力病患主如果教诲题目,而不是医学题目,教诲练习比医疗更加有效。”[16]这个结论窜改了无数儿童的运气。
实在,患“多动症”“抽动症”或“感受统合平衡”的儿童的真正不幸,都是他们出世后,普通本性被频频剥夺。有位家长在孩子学爬学走路时,怕孩子弄脏衣服,怕他碰伤,就整天抱着不准他下地。其他近似的限定也很多,不准孩子干这个,不准干阿谁。她的孩子与同龄孩子比拟行动非常不调和,十多岁时不得不进入“感受统合练习班”。一样,很多质料及经历能够证明,常常遭到吵架怒斥的孩子,因为压力太大,会呈现肢体或五官抽动征象,即所谓“抽动症”。